「親子教育專題講座-大腦與學習的關係」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今年舉辦的第一場生耕致富專題講座與論壇於3月12日隆重登場,擅長研究親子關係與學習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應邀在親子教育專題講座上演說「大腦與學習的關係」,3000餘位大學生、老師、上班族與社會大眾不只是聆聽教育理論,更從講師舉出的許多國內外實例中,印證大腦對學習有突破性關連的新觀念。
  
洪蘭首先談教育的目的表示,腦大不等於聰明,孩子的聰明才智,不是靠沒有輸在起跑點上,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是要靠耐力的。「如何判別該學與否的網路資訊」,洪蘭表示,孩子沒有安全感,是缺少陪伴和鼓勵,建議父母親自帶孩子陪伴成長,孩子也需要同儕的做伴和學習,呼籲不要把孩子丟給電腦、電視,因為孩子需要有對話情感的互動,為孩子的人格、情操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可朔性,洪蘭指出,小孩子的記憶就像白板,非常單純而清晰;而老人由於年邁所以會有健忘症,相反的經常運用頭腦的老人,記憶力反而特別好,這是大腦長期訓練的結果。
  
品德教育是內隱的學習,父母身教、言教對小孩的影響甚鉅,「mirror neurons」模仿對學習相當重要。洪蘭認為,喜愛閱讀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閱讀可以從古人身上學習經驗和應變能力。洪蘭指出,福爾摩斯比華生有名望會分析,完全歸功於福爾摩斯的豐厚知識背景,他的判斷力來自於長期累積的閱讀印證。所以順著孩子的興趣發展,為孩子建構閱讀的背景相當重要。
  
洪蘭打破運用左手寫字的理論,她認為,腦部的開發左腦與右腦同等重要,不要因為坊間的理論,而讓孩子的學習力受阻。
  
對於男生與女生大腦不同差別的詮釋。洪蘭表示,女生生氣時會把心中的委屈向人傾訴;而男生卻把事情放在心底生悶氣;對於兩性天生不同的差別,洪蘭認為,應該順著孩子的性向發展,做有興趣擅長的工作,如此必定能出人頭地。
  
洪蘭除建議父母給予孩子安全感,為孩子營造溫暖的家,養成閱讀習慣,順著孩子的性向發展和教導紀律外,並且強調,「閱讀是打開知識之門的工具」分類是知識的根本,打電玩遊戲則是另類訓練孩子的後天學習,能為孩子建構更好的思考能力。此外,洪蘭還強調,用大人的雙手朔造孩子的一生,用觀念、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信任孩子但不放縱,尊重孩子,孩子就會自重、自愛。
  
講座進行兩小時,洪蘭教授不僅授予聽?教育孩子的新觀念,更獲得滿場聽眾的熱烈掌聲迴響。師大附中國中部老師鄭宜瑾表示,洪蘭講師藉由許多有趣的圖畫和例子,非常細膩的說明孩子的學習需要廣泛的吸收知識。台灣科技大學生王宣翰說,聽了這場演說感受到洪蘭教授的親切與幽默,也了解到大腦的運作模式,並對大腦的潛力更具信心,要多元的吸收知識才會更有創意。
  
講座結束後,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帶領所有聽眾不分宗教區別,一起默禱、恭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所著的「日本地區大地震祈願文」,祈求佛陀能夠加持與庇護,讓亡者往生佛國蓮登九品,庇佑劫後餘生的人們,賜給他們信心、定力,更祈求災情不要再擴大,讓災民早日轉苦為樂重建家園;並將聆聽講座的功德迴向給日本大地震的罹難者及災民。
  
另外,3月19日台北道場生耕致富「親子教育專題講座/論壇」第二場將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為大眾演說「朗讀科普,志擁天下」,竭誠歡迎社會大眾蒞臨聆聽講座。

活動照片

  • 未命名-1.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