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生耕致富講座-名人成功之鑰 張淑芬暢談「自我成長」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台北報導】
有過無數次演講經驗的張淑芬說,「自我成長要先認識自己,終身學習,開發本性中的佛性種子。」我們常用眼耳看外在,但心如鏡子,可以照射心中的汙點,用心看別人的心,用心鏡看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中放淡自己的貪瞋癡,進而反省,使內在的智慧發揮出來。
  
人總認為自己很重要,但面對生老病死又有一番新的體悟。張淑芬說,50歲與60歲的思想是不同的,人生就如一杯水,不管經歷多久仍是一杯清淨水,但等到年老再喝這杯水時,體會水留下來的本資就是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人由生到老,看到新生兒的喜悅,看到自己的年老體衰。她認為,人要有自覺的能力,懂得珍惜當下,適時的對父母表達孝敬。
  
傾聽另一種聲音,終生學習是不斷開發自己的心門,用心與人交心,剎那的感動,溝通會看到別人的愛。張淑芬說,她不會認為自己是菩薩而壓制自己,反而會用「轉念」讓80分的生氣轉變成50分。她透露,與張忠謀的相處方式是適時抽離,把爭吵轉成珍惜感恩,把對方當成最愛的貝比,如此內心的快樂也油然而生。
  
談到心靈層面,不追名逐利,抓住真實快樂的自己。張淑芬說,開啟她心門的是「捨得」,心如大海,快樂自在,菩薩給人一門捨得的功課,把最愛的東西放掉,不握在手,存在心中也是得,放掉才是真正的得。她感念星雲大師和很多人付出大愛興建佛陀紀念館。提及在佛光山展出畫展時,由起初要捐出三幅畫,到改變初衷捐出50幅,因為她學到「捨得」,為自己的畫作有人疼愛收藏而感到高興。

張淑芬說,學佛法就要到外面看世界當義工,為大眾付出做第一線義工,幫助別人,體驗比自己更弱的人才會懂得感恩。最後,張淑芬帶領大眾發自內心的合唱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彌吽」,有人感動得難以言語,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張淑芬籲請大眾把人生每一個階段做好,心門裡開的是責任與義務,不適合自己的不要強求,若是蠟燭就要點亮另一個蠟燭,如此不但沒有損害到自己,還能火火相映更加輝煌。

隨後開放半小時,提問的民眾相當踴躍,在醫院做義工的王小姐讚許說,要學習社長張淑芬的成長。出版社老闆張先生說,真正佛心是非常珍貴的,他與現場聽眾一樣非常受感動。一位老先生感謝張淑芬,這麼有修養智慧,讚嘆張忠謀非常有福氣,他的成功絕對與同修有關。
  
台北道場生耕致富現代醫學論壇, 5月26日「從自律神經談免疫」主持人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劉吉豐、主講人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特聘教授陳秀男、與談人台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劉明偉;5月27日「遠距居家照護—顧我家」由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劉吉豐主持、屏東民眾醫院醫師唐德沛主講、真茂科技公司總經理林燕山與談,中場設有「自律神經檢測&居家護理檢測」,以及Q&A醫學問答,歡迎社會大眾報名聽講。

活動照片

  • C:\Users\USER1\Desktop\新增資料夾\2012生耕致富\5.20張淑芬講座.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