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台北道場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圓滿落幕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今年度自4月21日起舉辦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至6月24日,為期3個月21場的「環保與心保圓桌論壇、名人成功之鑰講座、現代醫學論壇」三大主題攸關民眾生活,勵志的生涯規畫願景,以及自我保健的養生觀念,吸引3萬民眾出席聆聽。
  
生耕致富講座/論壇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除了講題內容貼乎民眾的心靈及生活所需,年齡層的年輕化從20歲到50歲就佔85%,其中博士、碩士有600餘人,大學以上的比率高達75%,除了公務人員、更不乏教育、醫護、餐飲以及藝術界的工作者及專業人士,非佛光會員更是佔報名總人數的88%之多,因為參與本年度講座論壇進而成為具足三皈五戒的正信佛教徒更達543人。
  
4月21至22日環保與心保圓桌論壇「低碳永續家園-環境教育」,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蔣本基、教育部環保執行長張子超、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沈世宏,邀集環保署一級主管及專業人員加入宣導低碳永續經營的全新概念,以世界公民咖啡館的圓桌論壇模式討論六大議題:A低碳生活綠化,B建築設備節能,C.再生能源,D.綠色運輸,E.資源循環,F.防救災與調適。強調節能減碳的關鍵在於仰賴大眾的力量,改變觀念、降低物欲,回歸簡樸的生活。講師群以白話淺顯的文字化解專業的艱澀用語,很容易引起聽眾的共鳴。
  
六場「名人成功之鑰」講座,5月19日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用一套「真原醫」的科技觀念,強調「健康離不開快樂,快樂也離不開健康,兩者是一體的兩面。」提出,「飲食、運動、呼吸、心」等全面性的身心管理。5月20日上午台積電董事長夫人暨義工社社長張淑芬,以自我成長要先認識自己,終生學習是不斷開發自己的心門,用心與人交心,剎那的感動,溝通會看到別人的愛。當天下午金鐘獎主播沈春華暢談「邁向成功的人生美學」,強調為自己的人生掌舵,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全力以赴就能做到最好,欣賞自己與欣賞別人同樣重要,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條件比較能出頭。
  
6月16日香港商群邑台灣分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余湘談論「在轉彎處看見希望」,告訴年輕人把握機會,不要自我設限,把第一份工作做好,就能奠定以後的工作機會。指出勇敢面對是唯一的選擇,人生不同的歷練,就能看到不同的景緻。6月17日上午中央研究院士曾志朗與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攜手「漫談教育與科學發展」,強調台灣有能力因應時代的變化,鼓勵學生發揮特性做自己喜歡的學習。洪蘭說,科學背景不對就很難融會貫通,學生要先知道過去,才能面對未來,科學是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錯誤,才能推論未來。曾志朗說,科學教育其實就在家庭,強調與孩子的玩耍中就有科學教育。
  
6月17日下午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談「改變自己邁向世界」,嚴長壽以經營亞都飯店經驗,論及要孕育有教養的態度,除了要從教育紮根,還要找回公民守禮的生活規範。鼓勵年輕人練好英文,即使沒有機會出國留學,透過電腦視窗,學習探索世界資訊,也能培養自己的競爭優勢。
  
一天分為上午場與下午場的「現代醫學論壇」三個月來共進行12場,由台灣抗老化學會理事長劉吉豐博士是論壇主持的靈魂人物,12位著名醫師以最先進的科學觀念引進中西醫、整合醫學及自然療法傳授自律神經對身心靈全面的影響新知,令聽眾進一步了解如何防癌及促進健康養生之道的重要概念,不少醫療界和醫學院的學生前來取法,老中青的民眾也特別喜愛在Q&A的問答中,提出養生的保健詢問。
  
4月28日「從基因談老化」,主講人潘世斌醫師表示,以科學的角度排毒就是抗自由基,但以生活飲食而言,排毒是食用自然蔬果。鼓勵多運動促進心臟足夠的氧氣,以平衡心跳的快慢。黃憲達醫師指出,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器官,腸子裡的細菌跟我們養寵物一樣,我們怎麼吃就養出麼樣的細菌來,這跟飲食有關,強調吃益生菌對人體有益。劉吉豐醫師說,壓力過大,可唱歌、按摩脾穴位。當人的身心無法告知醫師的時候,就要靠靈療的宗教信仰。4月29日「從自律神經談癌症」戴承正醫師說明,引起癌症的原因與免疫系統異常有關,自由基是雙面刃,過多會破壞身體組織。楊維邦博士以物理角度談癌症表示,癌症的原因是發炎,和病毒的繁延感染。劉吉豐說,遠離癌症的方法是生活規律,還可藉由輔助療法改變自律神經。
  
5月26日「從自律神經談免疫」,陳秀男醫師指出,不要讓交感神經過份亢進,副交感神經的放鬆心情能抗衡病原和延長壽命。從生理與心理並進治療,強調體內規律調整,牽動內分泌的平衡。食用機能性食物,有利活化細胞。劉吉豐說,平常要保養身體,提高副交感神經每天就開心地大笑,建議泡溫泉如同遠紅外線的治療,經絡按摩,音樂療法,都能拉高副交感神經。劉明偉醫師說,交感神經活躍會產生慢性發炎,指出菇蕈多醣體、天然蘆薈可以消炎,活化細胞對傷口有痊癒作用。5月27日「遠距居家照護—顧我家」唐德沛醫師說,遠距照護是照顧偏遠地區的病人,透過電腦視訊的傳遞把疾病整合,做到對病人監測及轉診醫療的服務。林燕山說,遠距照顧的功能就是有人情味的互助關懷。劉吉豐說,遠距居家照護功能啟動,透過手機就可以傳遞訊息,通知119接送病人到醫院就診。
  
6月23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運用於疾病的預防」侯瑞成醫師指出,身體的健康與大自然一樣,需要監測和補強,透過現代生物科技的檢測,深入了解細胞反轉的修復計畫,促成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少吃多運動,透過靜坐與內在細胞對話,與自己的身體溝通,維生素是抗氧化修復細胞的還原元素。簡立維醫師談及,女性更年期保健的另類療法,指出荷爾蒙的使用及骨質疏鬆所產生的骨折預防觀念。建議攝取多鈣的牛奶、維他命D或曬太陽等,還可攝取大豆類植物性的荷爾蒙。劉吉豐說,藝術的基因是健康和長壽,提出每天五種顏色蔬果,飲食不求精緻,但要營養均衡。6月24日「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高有志醫師指出,過敏性問題與「心」的關連性,心理壓力與腦部的連鎖反應,都與自律神經的大腦息息相關。簡立維醫師提出中西醫治療的新概念,指出空氣、食物都是過敏的重要來源,自律神經的失調與過敏有關。楊維邦博士強調心臟是窗口,自律神經是中樞神經的介面,建議學練氣功是延長壽命之道。劉吉豐以中西醫及整合醫學指出,音樂療法是身心治療的一種,說明十二藥叉大將的迷企羅大將能治療過敏性鼻炎,強調穴位和注音符號的自我療法和成效。
  
在秋季為期三個月,眾所期待的「台北道場生耕致富親子教育講座/論壇」將於9月22日再度揭開序幕,首場邀請教育部次長陳宜興主講「家長如何面對12年國教」;9月23日由國立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暨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吳青山、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林文虎開講議題一「12年國教面面觀」論壇;議題二「面對12年國教不要慌」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教育部中教司張明文、台北市教育局局長丁亞雯針對議題論壇將提出應對之策。歡迎大眾提早報名聆聽講座/論壇。

活動照片

  • C:\Users\USER1\Desktop\新增資料夾\2012生耕致富圓滿.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