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道場三月份八關齋戒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台北報導】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修行方法,持戒第一。」佛光山台北道場3月3日舉行八關齋戒,邀請慧宜法師為253位戒子授證。戒子們透過持戒、禪修屏除雜念,在戒定慧中薰聞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開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述《菩薩五十二階位》,以及於晚間為200多位助念團員每周皆前來參與念佛共修時,導讀《三時繫念》。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不僅利己,也是利他。」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開示《菩薩五十二階位》,詳解「十住」的初發心住。並強調必須先建立深厚具足的「十信」,才能發起十信心安住於菩薩道上。
  
佛教是生命教育,覺元法師引述《長阿含經卷九》障礙清淨行以向悟之八種難處。闡述,1在地獄難。2在惡鬼難。3在畜生難。4在長壽天難。5在邉地難。6盲聾瘖瘂難。7世智辯聰難。8生在佛前佛後難。除說明止觀定慧要等持才能理悟,大乘行者於初發心住,不但不生八難之處,而且能常遇佛法廣聞智慧外,更強調我們雖然出世在佛後,然佛光山在傳正法,現在可說是佛教興隆,整個佛陀紀念館內含了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大師把佛教推展的如此貼近人心,即當生處正法之時。
  
談到,「二、治地住」:1常隨空心。2智如琉璃令心明淨。覺元法師再舉《華嚴經、十住品第十五》菩薩發十種心方為治地住,在利益眾生中,能於冤親不仇對,並以清淨安樂心授之予利益。依此,延伸《藥師經》乃以藥師佛的十二大願為核心,修持八分齋戒、供養如來、歌詠讚嘆等法門,皆應以無垢濁心、無怒害心、對一切有情是念念於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心。以中道平等性,利益安樂於有情,此為治地住應發十心之首要(利益心)。
  
覺元法師以第二「大悲心」來闡釋佛菩薩用教學令眾生遠離貧苦,破迷開悟。並引用佛陀接受貧窮夫婦布施的僅存之褲為例,釋義布施不分貴賤,只要誠心可至,其發心功德感召龍王朝拜。佛教說有「花報」、有「果報」:果報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花報則是現世,所遇遇不順遂的事情。覺元法師說,「受持八關齋戒是為防非止惡,以大悲心守護一切眾生」,且期許戒子應在「安樂心和安住心」上,發「憐憫心、攝受心、守護心、同己心、師心、導師心」,令自己在菩薩道上的功課,時時安住在「善行」中精進勇猛。此外,亦詳解「修行住、生貴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呼籲戒子透過初發心乃至成就六度波羅密,離一切相,以平等心發一切願。
  
晚間於念佛共修會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後,住持覺元法師續上周共修所導讀的《三時繫念》,細解「功德雲而無山不戴」:以雲彩比喻諸佛的功德,故稱功德雲。佛顯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眾生本具三德秘密藏,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開顯,且了解惑業如何感召苦報,警策自己應斷無明、證法身;以山來比喻禪的定心,若內心清淨光明必能與佛感應道交。此外,以「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來闡釋修行人一定要發菩提心、行大乘菩薩道,就如大象盡底,穩健踏實的過河。舉出《優婆塞戒經卷一》「三獸渡河」、「三鳥飛空」的譬喻解說一乘的無為法佛法如彼渡。又《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元法師期許大家聽聞佛法了知因緣果報,應在佛法上發大心努力精進,令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活動照片

  • C:\Users\USER1\Desktop\台北道場網站資料\0303八關齋戒\照片.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