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台北道場香積團第一次籌備會議


【人間社記者覺賢、楊秀春 台北報導】

佛光山台北道場香積團於6月24日開第一次籌備會議,今晚參加會議計有40位齊聚一堂,以簡單不失隆重座談會方式舉行籌備會議。

住持覺元法師更以榮譽團長身份,引用自己親身體會在南華大學時期參與典座的經驗,每餐需供應給教授,教職員約100人的餐飲,因距離市區較遠義工來大寮需要兩個小時的交通,往往一個人從準備材料到烹煮在一個小時內完成百人分餐飲的能力與大家分享,在於供養心,來鼓勵大眾,給予大家信心,藉由香積團的成立,廣結萬人緣。
  
住持更開示香積團為佛光山的信徒組織,打破分會的藩籬,主要在參與感,都是佛光人,幹部在於傳達訊息的責任,不要預設立場,給參予者法的因緣,留下得度的因緣,要有佛法,要有福報,蒙三寶加被,用正向的念力,對三寶的信心,要相信,深信不疑,精進勇猛,盡心勉勵大眾。
  
香積團組織的宗旨
  
一、 行堂以供養心;為用餐者做周到之設想服務;學習利和同均分食公平,不因私人關係及個人好惡而有所撿擇的包容心、學習細心耐煩完成各項工作的耐煩心,要有『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感恩心;要有不斷提升行堂能力態度及靈巧應變力,以提供更好服務的學習心,行堂規矩固然重要,應有的觀念才是主要重點。
  
二、典座(大寮):禪宗有所謂「首座調性,典座調命」在《禪苑清規》中亦指︰「六味不調則三德不具,此乃典座應雲水之飲食之失職」可見典座在叢林重要性。「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三德是指「輕軟」、「潔淨」、「如法」;六味則是酸甜苦辣鹹淡六種味道。「法輪未轉,食輪先轉」,大寮?餐需負責多人飲食,忙碌異常,歷來不少高僧大德;潛跡於大寮,開悟成道,亦令大眾身安道隆用心辦道。
  
三、典座︰在佛門紫柏大師所撰「示廚」一文,即勉勵典座修行者,須以辦道之心備辦飲食供眾。若無道心;不僅徒勞無益,且因果昭然;反之若能惜福愛物,注重整潔,如法調配,資益大眾;即是慈悲大菩薩。故佛門中多以德高望重者擔任典座之職;故叢林中有「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之語,典座若能堅持「相信一闡提也能成佛」的慈悲信念,就是慈悲大菩薩。
  
會議中完成了香積團的組織:含榮譽團長:覺元法師。團長:覺興法師。專任輔導法師:覺賢法師,有能法師。榮譽顧問:洪信助居士。總幹事:梁瑞貝居士。副總幹事分別 齊名玨、郭明宗、簡志達三位。幹事計有 張麗玉、胡高緞、各區督導長及各分會會長,分別為教育培訓,活動執行,人力資源,人本關懷等四個組別,組長李美芬、陳富美兩位,人選提名一致通過並完成組織架構。
  
至今報名參加香積團(含典座與行堂)計有163位,可見義工菩薩,是多麼踴躍,更增添幹部的信心,並覆議擇於7月13日舉行香積團成立大會。

活動照片

  • 未命名-1.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