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耕致富講座 楊泮池談遠離肺癌


【人間社記者陳秋玉 台北報導】

每個人生來不是平等,因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和體質都不同,醫師要像裁縫師一樣的為病人量身訂做,打造一個治療方式,把癌症變成慢性病,讓病人的生活品質變得更好。

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楊泮池4月16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辦的2011生耕致富「現代醫學專題講座」上,演講「量身訂做─遠離肺癌」。場內場外擠滿上千位聽眾聆聽專家剖析,演講結束前半個小時開放現場提問,聽眾對於癌症初期的症狀、發病的治療、如何預防等相關醫療疑問提出熱烈諮詢。

楊泮池表示,現今國內十大死亡位居第一就是肺癌。肝癌以前是國病,但因為有B型肝炎疫苗的施打而治癒病患。現在的肺癌是沒有症狀,等到發現時就已經到了晚期。許多人認為肺癌的頭號禍首是抽菸,其次是煮菜的油煙和環境的汙染。他指出,肺癌的發生並非絕對與抽菸有關,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率高達70%都是不抽菸者,肺癌病患無關男性或女性,與油煙也沒有絕對的關係。

楊泮池透過各種不同面相的影片,灌輸聽眾醫療知識。並指出,他常告訴醫學院學生,「治療病人,而非治療疾病。」要懂得回饋社會、服務族群,為病患減輕痛苦,創造最大的存活率,更要顧及病患家屬的負擔。

聽眾紛紛提問有關癌症的醫療,「早期肺癌不容易發現,該如何避免?如何才能預防癌症的發生?罹癌的病患該用什麼方式治療最好?」甚至有第四期肺腺癌症病患發問,沒有選擇化療,那一種最治療適合他的病況?也有已接受化療治療的罹癌病患,因為花費甚鉅,籲請院長楊泮池為病患發聲,爭取健保醫療給付等。

楊泮池表示,定期健檢診斷,早一點開刀治療越好;癌症跟基因、家族性遺傳、環境都有關聯;不是每個癌症都是一樣,所以每個病人要分開處理;對於晚期病患的治療,要視狀況和家庭背景考量,尤其病患要有與癌症和平相處的心態。他提供許多醫療方法供大家參考。

王先生表示,聽演講收穫很多,同時也相當肯定院長楊泮池教導學生,有施並有情,如何與病人應對,是關懷病人的心,並非只是關心病情。

下周六4月23日下午2點台北道場「現代醫學專題講座」,將邀請台灣第一位推動整合醫療的醫師、台北完全優整合醫學診所院長林承箕主講「從養生抗老談整合性醫療」。

活動照片

  • 未命名-1.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