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救度 五音五觀展慈心

慈悲救度 五音五觀展慈心
【台北道場 黃令蕙 報導】

台北道場7月21日千餘人參加大悲懺法會,住持滿謙法師開示〈普門品〉偈頌:「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成道紀念日,觀世音菩蕯拔除眾生的苦難、給予眾生安樂,我們應該常念常瞻仰觀世音菩薩,將慈悲歡喜帶給每一個人。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多次捨棄生命救度眾生,其中有一生,做了鹿王,代替快生的母鹿去受死,那時的國王深受感動,在慚愧心驅使之下,下令從此以後全國上下不許再打獵,鹿王不惜捐捨自己的生命,充分表現了菩薩的慈悲精神。

慈悲的力量最大,大家來禮拜觀世音菩薩,是因為祂的慈悲精神。所謂「五觀」是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慈觀、悲觀,如禪修的止、觀。我們在念《大悲咒》時,心裡是清淨的、沈澱的,心念如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世間的聲音令人煩惱、盲目,而梵音是清淨的,如海浪此起彼落很和諧、定時的、有節奏的,是順我們的氣。

窺基大師在《妙法蓮華經玄贊》説到「五音」的功用如下:「妙音與樂;觀音拔苦;梵音深淨;潮音應時;勝音出世。」妙音可以給眾生快樂,觀音生起大悲心後,願意救拔眾生的苦,千眼代表慈悲,千手代表智慧。
星雲大師過去受戒的時候,因燒戒疤凹一個洞失去記憶力,後來半夜起來禮拜觀世音菩蕯,蒙菩薩摩頂授記,半年後,忽然心開意解。

説好話就是清淨音,勝過世間音,聽到不好的話也可以轉為正面,聞、思、修,如理思惟。今天修持大悲懺法會因緣殊勝,希望大家離苦得樂、福慧增長。

活動照片

  • 投影片1.JPG
  • 投影片3.JPG
  • 投影片2.JPG
  • 投影片4.JPG
  • 簡報1.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