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屏法師普賢寺樂說善說 談《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10/9

慧屏法師普賢寺樂說善說 談《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
【人間社 李旺政 高雄報導】
2022-10-10
佛光山普賢寺10月9日,舉辦2022年人間佛教系列講座,由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義工會會長、男眾傳燈會執行長慧屏法師,於12樓大殿開講,以「《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為題,列舉生活週遭發生的事例,印證《金剛經》諸義理,生動活潑有趣,逾250位信眾聆聽,反應熱絡。

「您此生為何來走一遭?您現在正在追求的是甚麼?」「活著,就是因為還沒死,所以活著嗎?此生該『成就』些甚麼?」法師首先提問,再逐一道來。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肉體的生命」–父母給予的肉身;二、「大眾的生命」–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三、「超越的生命」–在自己所及的範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四、「不死的生命」–佛教所說的「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藉此曉悟與會大眾,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且完成他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佛陀藉著「金剛」的譬喻,接連「般若」的妙法,法喻並用、法喻一體,來斷除如塵埃覆蓋眾生心眼的一切煩惱,直指本心,得度「波羅蜜」,所以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其要旨乃在策發眾生菩提心,法師接著詳述其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四大要義。

佛陀教化眾生不執著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法師舉了幾則淺顯易懂的故事,如剩菜剩飯的啟示、女大學生的故事、口吃者行銷佛經創造業績、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菩薩「佛法和煩惱有什麼差別」等,讓信眾更深入了解何謂「四相」。據此義理,人間的組織或企業若是能夠體貼人性,關懷大眾的需要,設立方便多門,便能創造新的價值。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法師援引《六祖壇經》,惕勵眾人在當下要盡力,過去了即過去了,心不管住在怎樣的念頭上,煩惱總縛,念念相續,唯有無所住於心,才能真正清淨自在。

何謂「佛」、「空」,什麼是「成就」、「般若」,法師提綱挈領的闡說,領眾透徹的了解。談及「無我」時,法師表示,「無我」並非沒有我,而是要有因緣才能有「我」的存在,因為父母、師長、社會、朋友等眾人的成就才有了「我」。「無我」,也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是只能苦能樂、能多能少、能大能小、能早能晚,無所不能、無所不是的我,這就叫「無我」。

講座末了,法師以〈金剛十念法〉:「念身非我,多行善緣;念口非我,常出愛語;念意非我,受持大悲;念財非我,廣濟貧乏;念名非我,清淨生信;念權非我,救度羸弱;念色非我,正念喜捨;念生非我,勇猛精進;念死非我,自在無憂;念念非我,妙契佛心」,與大眾共勉。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前金一分會精進菩薩林信伶分享,聽聞講座後,心中有感:般若大智無我,才能淡泊寧靜,才可以無私無欲;只有無我智慧,才能做到大公無私;只有慈悲,才可以使人間充滿仁愛。若生活中,瞭解有因有緣,世間成,則眾生與世界便可開啟一條充滿希望與安康的幸福之道。

相關圖片

  • 慧屏法師以「《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為題,列舉生活週遭發生的事例,印證《金剛經》諸義理.jpg
  • 逾250位信眾聆聽慧屏法師談「《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jpg
  • 逾250位信眾聆聽慧屏法師談「《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jpg
  • 逾250位信眾聆聽慧屏法師談「《金剛經》教會我的生活態度」..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