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人間生活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熱烈探討

佛陀的人間生活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熱烈探討
【人間社 劉婉萍、呂清月 新北三峽報導】
2022-03-28
「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於3月26日在金光明寺舉行,以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為探討主題,吸引來自新北等地區近600位愛書人同堂研討。

研討會邀請有容法師作「專題演講」導讀。由胡偉杰講師主持的「主題論壇」,並禮請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及人間佛教讀書會總執行長覺培法師與談。洪明郁講師帶領所有與會者一同回饋、分享,其歡欣、活潑的氛圍,讓大眾充分沈浸在濃濃的書香味中。

主題論壇主持人胡偉杰對心培和尚、依空法師、覺培法師三位與談人提出,對本書第二章〈佛陀人間生活〉的閱後印象、觸發與感動等提問做分享。心培和尚首先以一首親自編曲的〈稱讚如來〉以饗大眾,音聲嘹亮、攝受,博得與會大眾不絕於耳的掌聲。心培和尚指出,悉達多太子因看到生老病死的逼迫、種性制度的不平、社會階級差距的森嚴,甚至貧富貴賤的懸殊、權力地位的壓迫、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等等現象,都使他對生命的存在感到困惑和不解。尤其發現政治並不能解除人間社會的生死苦惱,不能解脫人心裡的煩惱無明,於是生起出家求法,尋找人生的究竟歸宿。

心培和尚明示,因有悉達多的出家,才有佛陀的說法流傳至今,引導著大眾在生活中修行,所謂「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所以佛法是不離人間,而修行的核心就是不離菩提心,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無論是念佛、誦經、持咒、抄經、禪坐等,修行的根基因各人而有所不同,但都是很好的正能量修持。

「佛陀是人不是神」,佛教之所以式微,就是因為佛法與人間切割。唯一的曙光就是要佛法走入人間,讓人間佛教化,大師的這本著作適時的出版,其因緣實是特別的殊勝。依空法師分享多年前到印度行腳參訪時,當下感悟「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經過多少生的輪迴、流浪,我人在哪裡?看到兩千多年前的佛教聖地遺址,整個佛陀的傳記、畫面都立體起來,於是感動不已的喜極而泣。

依空法師接著表示,佛陀過的是實踐六度、表現般若風光的生活,以平等法示眾,如托缽乞食就是一種平等法的展現,一家挨過一家,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的接受供養,不撿精粗,去除貪嗔癡,不但信眾可以種植福田,佛陀也為民說法。信眾財施,僧眾法施為布施波羅蜜,披搭袈裟是持戒波羅蜜,次第乞食是忍辱波羅蜜,親自洗缽、敷座是精進波羅蜜,經行、靜坐則為禪定波羅蜜,這一切皆流露出悟道者的般若生活,即是般若波羅蜜。

覺培法師表示,戒律都是佛陀在不同的因緣背景下為護佑眾生而因地制宜,大師也是本著「不忍眾生苦」的慈心,雖求精進但不能沒有好的體力,如:改革叢林的起床時間,希望弘法者有充足睡眠,才能有精力弘法辦道。

覺培法師最後語重心長的以近期才去巴基斯坦的覺誠法師帶回的照片,看到精彩的佛教遺跡為例,這些回教國家都有著佛教的信仰足跡以作為警惕,佛法必須走入人群,不但要法脈傳承,更要血脈傳承,讓佛教的正法永續。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師一生要推動人間佛教的主要原因。

說到「佛陀」您會想到什麼?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還是行腳印度弘揚佛法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神通廣大、上天下地的神明?還是每天實實在在、以慈悲與智慧、自度度人的智者?人間的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有容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以出家求法、教團成立、一日生活、度化弟子、利生服務五大要點來逐一認識探討佛陀的人間生活。

據《佛本行集經》記載,佛陀在這個真理的世界裡,看見法界平等、世間的生滅、空有、事理、成壞、愛恨等對待,都在一念之間完全消除;悟到「緣起性空」,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緣生緣滅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更發出「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的「生佛平等」宣言。佛陀的偉大在於度眾方法與其他宗教不同。

佛陀的一日生活與我們有何不同呢?佛陀的生活是以「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來形容。佛陀更以實踐六度,表現般若的生活與凡夫生活天差地別。書中引用15位弟子的故事,看出佛陀對弟子的用心、愛護與教育。佛陀提倡打破階級制度,以真正平等的教法,不分貴賤、貧富、男女、職業、種族、信仰,都給予平等的對待。

佛陀會生氣嗎?佛陀會罵人嗎?佛陀用慈悲給予眾生教化,也會說:「你不知慚愧」、「你不知苦惱」、「你不懂得敬重」、「你心中沒有善良」、「你沒有慈悲」、「你愚痴人」、「你非人」等另類利生方式教化弟子。人間的佛陀一向倡導平凡、平常、平淡、平等、生活化、人間化的修行。「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的人間生活給我們最重要的觀念,「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佛光山金光明寺副住持有果法師引言時表示,能夠跟隨大師、佛光教法學習。大師即使已經到了90多歲的高齡,雖然眼睛看不到,每天仍會請弟子讀書給他聽,大師不放棄「我要讀書、力爭上游」。相信在三位常遨遊法海的與談人身上,可以充分學習到如何每天歡喜與書為伴。

活動尾聲,洪明郁帶領與會大眾針對佛陀的人間生活、佛陀希望父親能滿足的四個願望、佛陀的一日生活和我們有何不同、佛陀度化弟子的用心,和對研討會帶來的啟發做回應與分享。學員們紛紛表示研討會內容很生活化、人間化,不論是工作上、家庭裡、人我相處上都可應用得上。
【人間社 劉婉萍、呂清月 新北三峽報導】
2022-03-28
「2022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於3月26日在金光明寺舉行,以星雲大師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為探討主題,吸引來自新北等地區近600位愛書人同堂研討。

研討會邀請有容法師作「專題演講」導讀。由胡偉杰講師主持的「主題論壇」,並禮請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及人間佛教讀書會總執行長覺培法師與談。洪明郁講師帶領所有與會者一同回饋、分享,其歡欣、活潑的氛圍,讓大眾充分沈浸在濃濃的書香味中。

主題論壇主持人胡偉杰對心培和尚、依空法師、覺培法師三位與談人提出,對本書第二章〈佛陀人間生活〉的閱後印象、觸發與感動等提問做分享。心培和尚首先以一首親自編曲的〈稱讚如來〉以饗大眾,音聲嘹亮、攝受,博得與會大眾不絕於耳的掌聲。心培和尚指出,悉達多太子因看到生老病死的逼迫、種性制度的不平、社會階級差距的森嚴,甚至貧富貴賤的懸殊、權力地位的壓迫、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等等現象,都使他對生命的存在感到困惑和不解。尤其發現政治並不能解除人間社會的生死苦惱,不能解脫人心裡的煩惱無明,於是生起出家求法,尋找人生的究竟歸宿。

心培和尚明示,因有悉達多的出家,才有佛陀的說法流傳至今,引導著大眾在生活中修行,所謂「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所以佛法是不離人間,而修行的核心就是不離菩提心,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無論是念佛、誦經、持咒、抄經、禪坐等,修行的根基因各人而有所不同,但都是很好的正能量修持。

「佛陀是人不是神」,佛教之所以式微,就是因為佛法與人間切割。唯一的曙光就是要佛法走入人間,讓人間佛教化,大師的這本著作適時的出版,其因緣實是特別的殊勝。依空法師分享多年前到印度行腳參訪時,當下感悟「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經過多少生的輪迴、流浪,我人在哪裡?看到兩千多年前的佛教聖地遺址,整個佛陀的傳記、畫面都立體起來,於是感動不已的喜極而泣。

依空法師接著表示,佛陀過的是實踐六度、表現般若風光的生活,以平等法示眾,如托缽乞食就是一種平等法的展現,一家挨過一家,不分貧富貴賤,一律平等的接受供養,不撿精粗,去除貪嗔癡,不但信眾可以種植福田,佛陀也為民說法。信眾財施,僧眾法施為布施波羅蜜,披搭袈裟是持戒波羅蜜,次第乞食是忍辱波羅蜜,親自洗缽、敷座是精進波羅蜜,經行、靜坐則為禪定波羅蜜,這一切皆流露出悟道者的般若生活,即是般若波羅蜜。

覺培法師表示,戒律都是佛陀在不同的因緣背景下為護佑眾生而因地制宜,大師也是本著「不忍眾生苦」的慈心,雖求精進但不能沒有好的體力,如:改革叢林的起床時間,希望弘法者有充足睡眠,才能有精力弘法辦道。

覺培法師最後語重心長的以近期才去巴基斯坦的覺誠法師帶回的照片,看到精彩的佛教遺跡為例,這些回教國家都有著佛教的信仰足跡以作為警惕,佛法必須走入人群,不但要法脈傳承,更要血脈傳承,讓佛教的正法永續。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師一生要推動人間佛教的主要原因。

說到「佛陀」您會想到什麼?是來無影去無蹤的神仙?還是行腳印度弘揚佛法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神通廣大、上天下地的神明?還是每天實實在在、以慈悲與智慧、自度度人的智者?人間的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有容法師帶領大家一起以出家求法、教團成立、一日生活、度化弟子、利生服務五大要點來逐一認識探討佛陀的人間生活。

據《佛本行集經》記載,佛陀在這個真理的世界裡,看見法界平等、世間的生滅、空有、事理、成壞、愛恨等對待,都在一念之間完全消除;悟到「緣起性空」,一切因緣生、一切因緣滅、緣生緣滅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更發出「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的「生佛平等」宣言。佛陀的偉大在於度眾方法與其他宗教不同。

佛陀的一日生活與我們有何不同呢?佛陀的生活是以「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而有」來形容。佛陀更以實踐六度,表現般若的生活與凡夫生活天差地別。書中引用15位弟子的故事,看出佛陀對弟子的用心、愛護與教育。佛陀提倡打破階級制度,以真正平等的教法,不分貴賤、貧富、男女、職業、種族、信仰,都給予平等的對待。

佛陀會生氣嗎?佛陀會罵人嗎?佛陀用慈悲給予眾生教化,也會說:「你不知慚愧」、「你不知苦惱」、「你不懂得敬重」、「你心中沒有善良」、「你沒有慈悲」、「你愚痴人」、「你非人」等另類利生方式教化弟子。人間的佛陀一向倡導平凡、平常、平淡、平等、生活化、人間化的修行。「佛陀是人,不是神」,佛陀的人間生活給我們最重要的觀念,「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佛光山金光明寺副住持有果法師引言時表示,能夠跟隨大師、佛光教法學習。大師即使已經到了90多歲的高齡,雖然眼睛看不到,每天仍會請弟子讀書給他聽,大師不放棄「我要讀書、力爭上游」。相信在三位常遨遊法海的與談人身上,可以充分學習到如何每天歡喜與書為伴。

活動尾聲,洪明郁帶領與會大眾針對佛陀的人間生活、佛陀希望父親能滿足的四個願望、佛陀的一日生活和我們有何不同、佛陀度化弟子的用心,和對研討會帶來的啟發做回應與分享。學員們紛紛表示研討會內容很生活化、人間化,不論是工作上、家庭裡、人我相處上都可應用得上。

相關圖片

  • 6k1zt67ou5s8o8dv2r1d08mju.jpg
  • fsje2fctzdh4zvm0m5mzkf61i.jpg
  • ha2uxgzxhx24jgwtne4qz3w97.jpg
  • 二.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