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學佛法的關鍵 永餘法師佛學講座

修學佛法的關鍵 永餘法師佛學講座

【人間社 劉鐘蓮 新北市新莊報導】

2021-10-18
佛光山擇善寺10月16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文化院院長行政助理永餘法師主講「修學佛法的關鍵」,闡釋戒、定、慧三學是佛教的實踐綱領,是學佛者所必修的課目,可以對治貪瞋痴三毒;戒定慧三學是佛法的根本;戒定慧三學是修學佛法的關鍵。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的戒學」中提到:一、戒的制訂─因時制宜,時開時遮。二、戒的精神─止惡行善,饒益有情。三、戒的實踐─服務奉獻,自他兩利。四、戒的終極─人格完成,菩提圓滿。《四分律》卷22說,制戒有十利:一、攝取於僧。二、令僧歡喜。三、令僧安樂。四、未信者令信。五、已信令增長。六、難調者調順。七、慚愧者安樂。八、斷現在有漏。九、斷未來有漏。十、正法久住。

佛教的戒律,其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侵犯而尊重別人,便能自由。譬如五戒中的不殺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盜,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不邪淫,就是對別人的身體不侵犯;不妄語,就是對別人的名譽不侵犯;不飲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進而不去侵犯別人。在佛教裡,皈依三寶是學佛的入門,受持戒律是信仰的實踐,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我們對於戒的精神,應該要有正知正見。

關於「戒」,有幾個觀念必須釐清:一、破戒與破見:破戒是違犯戒法,是個人行為上的過失,可以懺悔糾正;破見是謬解真理,是根本思想上的錯誤。一個破見的人,在見解上無法再接受佛法真理,就永遠與佛道無緣,因此破戒可以懺悔,破見不通懺悔。二、止持與作持:七佛通戒偈中,「諸惡莫作」就是止持戒,「眾善奉行」就是作持戒。也就是說,對於一些違法亂紀的壞事,你不去做,就是持戒;你違犯了,就是犯戒。相對的,對於一些有利於人的善事,你發心去做,就是持戒;你逃避不為,就是犯戒。

永餘法師提醒「應具備正確的道德觀念」:1.要有因果的觀念。2.要有忍耐的力量。3.要有敬業的精神。4.要有感恩的美德。法師分享「做人密行」:1.發願與人為善。2.吃虧不要緊,待人要厚道。3.遭批評時默而不報,遇打擊時心能平靜。4.受嫉恨時以慈對待,有毀謗時感念其德。5.廣結善緣,從善如流。6.不為護私欲而傷害別人。7.放下執著,謙虛受教。8.誠信待人,不求回報。9.關懷鄰里,參與義工。10.精進發心,心懷感恩。

「人間佛教的定學」:一、定的目標─不求成佛,只求開悟。二、定的修持─清素生活,止息觀心。三、定的妙用──不隨境轉,自我提昇。四、定的利益──滅除妄想,安忍身心。修持禪定要止觀雙修、定慧等持。「五停心觀」是禪修的基礎:1.用不淨觀對治貪欲心。2.用慈悲觀對治瞋恨心。3.用因緣觀對治愚癡心。4.用數習觀對治散亂心。5.用念佛觀對治業障。更須以「四念住」來作為磨練觀慧的功夫:1.觀身不淨。2.觀受是苦。3.觀心無常。4.觀法無我。禪者悟道後,就要依道而修,依法而行,要在人間「行佛」,從生活裡服務大眾,培養福慧資糧,等到因緣具足,自能開悟「成佛」。

「人間佛教的慧學」,是一門開發般若自性的學問。每一個人的自性,其實都本具「般若智慧」,以般若慧眼洞澈世間實相,達到觀人自在、觀事自在、觀境自在,觀心自在的「觀自在」境界。進而以「般若觀慧」來照見「五蘊皆空」,如此才能「度一切苦厄」。

「般若」是指洞悉真理的智慧,有了「般若」就能認識「緣起性空」、「不生不滅」的諸法實相,進而能證悟宇宙人生,成就佛道。菩薩行六度波羅密時,以般若為首,則能「喜捨不作施想,持戒不著戒相,忍辱離於我執,精進不生驕慢,禪修不戀定境。」所以《大智度論》說:「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如盲。」而實相般若的開發,要從佛法中精勤修學,由淺至深,逐次前進,依其方式有:一、聞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

永餘法師特別叮嚀「學佛者正確的聞法心態」:1.聽經聞法。2.讀書閱藏。3.廣學多聞。4.聞空不驚。5.聞善著意。6.會意深思。7.諦聽正解。8.正聞正思。9.樂觀明理。10.福慧雙修。11.成就辯才。12.廣為宣化。13.請轉法輪。14.親近道場。15.明辨是非。

戒定慧三學是我們學佛不可缺少的資糧。總之,戒定慧三學是福慧雙修,解行並重的根本功夫,我們唯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方能獲得圓滿幸福的人生。

永餘法師線上佛學講座當天有:新莊區和泰山區佛光人及信眾、更有新莊區近二十里里民共襄盛舉,線上聆聽同霑法益。

相關圖片

  • fxt7a8552ppouhf7jukax4wlf.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