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緣妙法教化人心 永文法師談佛教梵唄音樂

音緣妙法教化人心 永文法師談佛教梵唄音樂

【人間社 劉鐘蓮 新北市新莊報導】
2021-03-24
《法華經》云:「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佛光山擇善寺3月20日舉辦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弘講師永文法師主講「音緣妙法—佛教梵唄音樂的管理學」。擇善合唱團演唱〈禮讚偉大的佛陀〉,為講座揭開序幕。

中國的梵唄,相傳起源於三國曹魏時代,陳思王曹植遊魚山,聽到空中梵音嘹繞,深受感動,於是摹仿其音節,撰文制音,寫為梵唄。至唐代,梵唄漸漸盛行於民間。音聲作為佛教法門之一,供養諸佛菩薩之外,亦能宣暢佛法,感化聽眾以攝持佛法,令正法久住。

永文法師於講座中以《十誦律》云:「如聽梵唄,其利有五:身體不疲、不忘所憶、心不疲勞、聲音不壞、言語易解。」《大智度論》云:「菩薩欲淨佛土故求好音聲——欲使國土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易可受化。」《南海寄歸內法傳》載,清淨的梵唄,能獲六種殊勝功德:「能知佛德深遠、能體悟佛法、令舌根清淨、得胸臟開通、處眾不惶不懼、長命無病。」分享梵唄的殊勝。

並說以《分別善惡報應經》說:「若復有人,以妙音樂供養佛塔,獲得十種勝妙功德,(1)身相端嚴、(2)見者歡喜、(3)音聲微妙、(4)言辭和順、(5)肢體適悅、(6)遠離嗔恚、(7)慶喜多聞、(8)崇貴自在、(9)命終升天、(10)速證圓寂。」來講說音聲供養的殊勝功德。

《賢愚經》記載:一次,波斯匿王率領百萬軍隊行經祇洹精舍時,耳際忽傳來一比丘陣陣悠揚悅耳的梵唄聲,頓時百萬軍眾象馬皆為梵音所攝,猶如入定般,駐足諦聽,不肯前進。馬鳴菩薩曾作「賴吒和羅」,音樂婉轉哀雅,並親自擊打鐘鼓,調和琴瑟;此劇曲音律扣人心弦,宣說苦、空、無常,感得華氏城五百王子發離塵之心而出家。「賴吒和羅」度化五百王子,成為佛教史上以劇曲音律度眾的美談。以文藝弘法度眾,馬鳴實為第一人!由此可知,雅正和諧的音聲可以教化人心,感化是最好的管理。

佛光山佛教音樂的發展上,星雲大師深信「以音聲做佛事」的弘法功能,因此極力提倡梵唄音樂。由佛光山出家眾所組成的「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便應運而生了。透過梵唄的傳播,讓有緣人接觸佛教,進而體會佛法的真義。當年大師宜蘭佛教青年歌詠隊的音樂弘法,《佛陀傳》音樂劇也引起熱烈的回響,人間音緣的傳播,讓佛教音樂更大眾化。永文法師說:「人間音緣」是大師將奧妙的佛法簡易化的智慧結晶。

永文法師強調唱人間音緣即進行心的管理,可檢察自心。最後,以星雲大師的法語:「1.面對情感起伏:能隨緣不惱,坦然處之。2.面對人我是非:能心平氣和,藉緣消業。3.面對名聞利養:能安然超越,不動貪念。4.面對生死無常:能心不顛倒,正念分明。」勉勵大眾,要永續將「人間音緣」推廣出去,續唱下去。

相關圖片

  • 1001.jpg
  • 1002.jpg
  • 1003.jpg
  • 1004.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