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西佛教學術交流 佛典結集關鍵在「人要的」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大阪佛光山寺住持覺用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副研究員王芳一行,1月29日到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拜訪知名漢文佛典語言學者船山徹教授。

船山徹教授以20年時間撰述《東亞佛教的生活規則梵網經之最古形及其發展史》,論述《梵網經》在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提出強有力的證據,證實《梵網經》非鳩摩羅什所譯,而是中國撰述,證明在公元5世紀,中國就有能力創造出如此高水平、本土化的偉大經典。

船山教授呼籲,通過各個時期版本比對,尤其要對遠遠早於木刻版的各種寫本,及石刻本等的內容、語彙、語法等,進行全面、精密的對比考查。船山教授認為,為了對應漢地的修行實踐需要,許多地方有目的地被改變,此不斷修正戒律的特殊意義,揭示了《梵網經》的戒律規則隨時代變遷不斷被修正和中國化的過程,也由於菩薩戒的發展,匯通出家、在家不二,促使佛教發展普及化、大眾化。

船山教授從學術界的研究角度,印證了星雲大師所說的「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中的「人要的」內在義涵。在佛教歷史發展中,無論經、律、論,只要是因時制宜發展出為人所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經典。如同佛陀本生故事所具的凡人性格,及《華嚴經》在中國西北部的結的意義,《梵網經》的中國撰述不僅完全無損於它的神聖性,反而更加證實漢文化早在西元5世紀,就具備了相當專業和高水準的佛教思想和文化素養這一事實,無論在東亞文化史上,還是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都具有非凡的意義。

船山教授精通梵文巴利文中文等多國語言,所作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研究成果在學界數一數二,擅長從印度、中亞與中國多角度對佛教思想、文化、歷史進行研究。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哈佛、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佛典如何被漢譯——當sutra成為經典之時》、《高僧傳》的現代日文譯注等,在學界享有很高評價。

妙凡法師向船山教授贈送了佛光大學舉辦的研討會論文集,並邀請教授到高雄參訪佛館,因為佛館與許多大陸博物館有活躍的交流、曾舉辦過許多高水準的文物展如六朝文物展等,相信教授一定有興趣去了解,教授欣然應允。大阪佛光山寺住持覺用法師也邀請他到大阪舉行一場學術講座。

相關圖片

  • 9t7navz2uqwi7kaqjwx8rgarz.jpg
  • azw4o547zjz667ne1j6e3buju.jpg
  • wjzv4ru2cpartjirumv8uqw0s.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