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
【人間社 岑惠敏、蔡金鳳、宋滌姬 高雄報導】 2022-04-25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列車,4月24日來到佛光山南屏別院,由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主講「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這場研討會採用現場講座與線上直播雙軌進行。近二千位愛書人跟著依空法師開卷有益,直接閱讀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原文,疏理要點,領會書中的文字般若。

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肯定佛教具有穩定人心的力量。又讓大家去思惟:已經有傳統梵唄,星雲大師為什麼還要推廣人間音緣?因為梵唄莊嚴,適用於佛教殿堂;人間音緣是大家較為熟悉的音律,方便應用於日常生活。而且各人根性不同,不同的音樂,用來接引不同根器的信徒。但無論傳統或現代音樂,佛光山都是為了弘揚正法,傳承教義,協助大眾走入宗教的正念而施設。星雲大師早年在宜蘭,同時創立念佛共修會及佛教歌詠隊,已經使用多元方式來弘法,大師「以人為本,廣度有情」的慈心悲願,由此可見一斑。

〈佛教東傳中國後的發展〉這個篇章,內容非常豐富。依空法師帶著大家閱讀原文,從東漢傳入中國的二千多年前說起,無論政治、經濟、文學、語言、藝術、音樂、建築等,都受到佛教影響,甚至擴及到衣、食、住、行。如:髮髻、早粥、飲茶等。尤其是素食的推廣,具體表達佛法的慈悲精神,也與現代的環保、護生的理念相呼應。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依空法師以此偈語來顯現佛門的威儀。宋代大儒程頤目睹定林寺眾僧入堂,發出「三代禮儀,盡在斯矣」的讚言,對佛門的禮儀與威儀給予高度的肯定。

依空法師說明佛門自古就從事慈善公益:設立義學、植樹造林、墾荒闢田、鑿井施水、修橋舖路、興建水利等。佛光山也重視慈善,但不會去強調別人不幸,來標榜自己慈悲,而是將行善當成自己的本分事。

依空法師從石窟造像、繪畫、詩歌、書法、梵唱、小說、戲劇等面向,說明人間佛教藝術的成就。並且用傳統曲調,示範唱誦五字及七字的偈語,讓大家實際感受佛教與藝術結合的加乘效果。又例舉中國文學批評名著《文心雕龍》的撰寫,就受到佛教的影響。《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晚年出家,法號慧地。

依空法師接著解說人間佛教與政治、中國的語言文字的密切關係。又分析從前佛教在中國能興盛,是因為提倡五戒十善、因果報應來安定人心;而佛教的戒律清規,維護了社會的秩序。因此佛教受到帝王的敬重與推廣。

然而明清以來,佛教走入山林,消極脫離社會;又有外道邪說,混淆佛教真相;以及藏經繁多,讓人望之卻步。而今日是個追求快速的時代,但學佛無法速成,即使利根如佛陀,也要六年的修行才能覺悟。這種種因素,讓佛教日漸衰微。然而人間佛教服務社會,福國利民,運用藝術、科技,體育、音樂等多元方式來弘法,普及於各行各業,未來中國佛教的發展,還是有生機的。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協會會長林文輝表示,依空法師博學多聞,介紹東傳這個篇節非常生動。他隨著法師的講說,彷彿看到佛教在歷史時空中的遷移與變化,有「勝讀十年書」的感動。

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跟隨「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的列車,全省跑透透。聽著依空法師用傳統曲調吟誦偈語,讓他對偈語又有番不同的解讀,原來書也可以這樣讀。

相關圖片

  • 1.jpg
  • 2.jpg
  • 3.jpg
  • 4.jpg
  • 5.jpg
  • 6.jpg
  • 7.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

分享頁面到:

Share on Facebook Tweet Post to Tumblr Share on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