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風光

字級大小:

A-

A

A+

禪師、藏師/覺倫

回目錄

進了禪堂,就是閉關修行,有許多的規約必須遵守,活動範圍也有所限制。主要目的是要我們收攝妄動散亂的身心,斷除紛擾俗念,啟發智慧,以便將來能夠利益群生。

新春期間,禪學僧會出堂一個月,支援常住的春節活動,也是廣結善緣及培植福德資糧。我們有十五位同參負責便當組,兩位支援行堂,我和另外兩位同參則支援麻竹園的羹湯組。大家早上八點出門,往往晚上八點才回金佛樓。

有一天晚上,在回程的路上碰到同學,他告訴我台北信徒回山觀賞「花木奇石藝展」之際,想找我見面敘談,奈何走遍全山就是看不到我的蹤跡。說真的,山上那麼大,麻竹園的小廚房又設在隱密的地方,當然找不著呀!於是我打趣說:「我是藏師嘛!那有那麼容易被找到呢?」同學楞了一下,臨走時我丟下一句:「是捉迷藏的藏!」他才會意過來,頓時兩人哈哈大笑。

正月下旬,因簽證到期出境回大馬一星期,辦理入台證件。回到佛光山,在寮房桌上看到兩張字條,各留了姓名和手機號碼,因還沒進堂,就逐一回電。原來是大馬普緣佛教文物董事長鄒師姐來台,由廖老師開車陪同到斗六參加定和尚父親的告別式,隨後一同到佛光山來看我,卻沒見著,我同樣回答:「我發願當一年的藏師,你們找不到我的,等seven eleven(7月11日)出堂後再見面吧!」

另外一位是台北生命教育的義工王老師,他們一部遊覽車回山觀賞「花木奇石藝展」,找不到我才知我出境,她在電話裡說:「真想多留一天,就會看到您了,不知您在禪學堂過得好不好?」聽後讓人動容不已。

過得好不好?禪學僧過的是聽板聲起床,三餐排班過堂,上課、出坡作務、定時打坐和禪七,晚上安板就寢的規律生活。而禪師給人的印象,不外乎自在灑脫,幽默風趣,超越自我,明心見性等,讓人生起仰慕之心,跟著嚮往追求禪的意境與體悟。但是其中歷程,誰知呀?

剛開始打坐時,雙腿的疼痛煎熬和冒冷汗,兩肩肌肉僵硬和腰酸背痛;校對和標點藏經後的頭昏眼花;禪七的心得報告,絞盡腦汁寫不出來的痛苦;坐在蒲團上,妄念紛飛,隨煩惱起舞,往昔所造作的善惡影像,一幕幕呈現在眼前……

如今,熬過身體疲憊,心力交瘁的過程,已漸入佳境,已能在禪坐中體會輕安,也知道什麼是禪悅法喜了。看來要當瀟洒的禪師,還得先當隱遁苦熬的「藏師」才行呢!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