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風光

字級大小:

A-

A

A+

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永勝

回目錄

堂看似小事一樁,沒什麼好緊張,但親身體驗才知「行堂不容易」。

這次本山舉辦在家五戒、菩薩戒會,大齋堂東一的行堂由我們女眾禪學堂負責,一向都眼觀鼻、鼻觀心、收攝六根,一心專注於禪坐中的我們,只有在大活動時才有機會參與行堂的工作,也是我們最高興的「動中禪」了。

開飯的幾十分鐘之前,我們二十三人浩浩浩蕩蕩的排隊至大齋堂換圍兜,大家一系列的動作「捲袖子、套袖套、穿布鞋、戴口罩」,一副武裝的打扮,彼此分工合作,有的擦桌子、有的點餐具、有的領碗盤、有的提飯菜等集體創作,一剎那間,一大片的桌子全擦得乾乾淨淨,碗盤排得整整齊齊,先發二道菜,飯湯也盛在小桶內預備出場,每個人動作敏捷,做起事來乾淨利落,一點聲音都沒有,保持著禪者的風味,最佳的品質「靜悄悄」。

排完餐具後,一整排整齊、有威儀、面帶微笑的行者,站在門邊等候大眾進來,這時幾隻鳥兒竟然飛進齋堂,穿梭往返,喜悅得在地上跳躍,吱吱喳喳的唱著歌,突然間看到行堂頭如熙法師奔至西單,雙手揮趕正在大快朵頤的小麻雀。魚梆聲起,千餘位戒子魚貫進入齋堂。

唱供養咒時,是我們最緊張忙碌的時刻,短短的二、三分鐘內必須將桌上的飯菜盛好,這時有的發湯、有的盛菜、有的盛飯,動作要快,下手要準,所盛的飯菜不能掉落碗邊,所添的湯或粥要八分滿,「一個羅漢一份齋」,要以恭敬的心、歡喜的心、平等的心、無分別的心來供養大眾。

供養咒唱完,大眾開始享受「色、香、味」俱全的菜餚,我們則是戰戰兢兢的眼觀八方,分分秒秒注意桌上的碗盤,有的要退菜,有的要退飯或加飯、菜、湯等,這種專注的精神如入「三昧」一般,絕對不能分心散亂,有如貓捉老鼠一樣,眼睛分秒不離的注視。

老菩薩的最大特長是「聽了馬上忘記」,糾察師父慧誠法師才剛提醒要加開水請將碗放在菜盤的左上角,結果有位老菩薩將碗放在桌前,我提了一桶的五榖粥快速到達,她搖頭,我舉手比一(代表「飯」),同參提飯桶過去,她又搖頭說:「師父呀!滾水」原來是要開水,同參就將她的碗移在盤子左上角,舉手比四(代表「開水」)。還有一位老菩薩更有趣,看旁邊的人用筷子放在湯碗上,她以為要加湯是如此比法,於是有樣學樣,所添加的湯是清湯,沒有菜料,她皺起眉頭說:「我要菜頭!」可是碗已盛不下了,只好待會兒再加。一位師姊她微笑的彎動大姆指,並沒將碗盤端出,不明她要添加什麼?我問同參這種手勢是什麼含義,她們笑著說:「她在謝謝你,說你辛苦了。」

五天的行堂雖趣味橫生,也深深體悟到發心工作的最大報酬,就是學習到智慧與靈巧,感受到結緣和歡喜,動中禪的專注、快樂,真是無與倫比。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