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釋疑

字級大小:

A-

A

A+

習禪者如何調飲食?

回目錄

飲食之所以為修持行法,是藉調和飲食資助行道。古德云:「法輪未轉食輪先轉。」足見飲食對修行者的重要。如果吃得太飽,則會呼吸急喘、肚脹,甚至導致百脈不能暢通,影響攝持心念,無法安心坐禪辦道;如果吃得太少,則會身體虛弱,心意恍惚,精神無法集中,這兩種飲食方法都不是善調之相。

古德言:「蘿蔔青菜無上清齋,黃薺野藿珍饈妙味」,吃素誠大善行,習禪者最好能戒「五辛」: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因五辛中含多量剌激性物質。吃不潔食物,使人心識昏迷;吃不相宜食物,則會引發潛伏疾病,使身體四大不調。因此飲食調理得當,是初學坐禪者必須謹慎注意的。

此外,熟食使人生淫欲心,生吃則使人增瞋恚心,皆會蒙蔽智慧,增長愚痴,故不宜。剛開始由清淡入手,「味覺」逐漸淡化,即可漸除過分欲望。食不宜過量,七、八分飽即可,少量多餐亦甚佳。飲食須定時、定量,使胃腸能調適改變,食後應適當經行跑香,幫助蠕動。

習禪者,若欲禪修有成,在飲食上應多選擇自然健康食品,如五榖類、蔬果類、乾果類,新鮮蔬果藏有大量能量,屬於悅性食物,很適合人體吸收,對身心健康有直接和明顯的幫助。只要善巧調配,營養即能足夠。

經云:「身安則道隆,飲食知節量,常樂在空閑,心靜樂精進,是名諸佛教。」一般人對飲食的要求,不但要美味,還講究色香味俱全;好吃的就貪得無厭、暴飲暴食,不喜歡的就挑剔揀擇,甚至未食即棄。而禪修者應重視從飲食中培養淡泊無欲、簡樸惜褔的生活態度,飲食只不過是維持生命和醫治餓病的藥物,須常思來處不易,以感恩心受食。吃飯前,合掌稱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以增長恭敬、慈悲之心。另有五觀: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佛門的「食存五觀」是正念受食的殊勝口訣,能常繫念作意修持,則道業日增。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