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語錄/星雲大師

字級大小:

A-

A

A+

如何參禪?

回目錄

‧「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註)參禪並非一定要找山明水秀的地方,只要把心裏的妄想、無明、煩惱熄滅,即使在大火裏,也可以轉法輪,也會感到身心清涼。所以,奉行人間佛教的人,何處沒有禪呢?──《六祖壇經講話》

註:《全唐詩》卷六九三杜荀鶴〈夏日題悟空上人院〉:「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蔭房廊。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禪不是離開生活,不是閉關到深山裏自我了斷,而是在語默動靜中修道,在生活上自然表現出平常心,不起分別妄想,衣食住行裏面就有禪。禪是一種歡喜自在,同樣是吃飯睡覺,有的挑肥揀瘦,睡不安然,所以,有禪沒有禪,生活味道就是不一樣了。──《星雲大師講演集》

‧禪堂,等於另外一個世界,不能把人我是非、名利雜染的心帶進來。禪者不能好名、好利、好攀緣、好虛榮,把名利丟開,只講道、只講禪,這才能體會到人間的禪味!──〈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我們帶著什麼東西到禪堂?帶著妄想、煩惱、雜亂、不清淨的念頭進入禪堂,禪會跟我在一起嗎?所謂「淨念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淨」(註一),別人給什麼東西都沒有用,只有你給你自己會有用。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註二),我吃飯,你不能當飽,你心不清淨,妄念時起,別人也沒有辦法哦!──〈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註一:《五燈會元》卷十七〈黃龍悟新禪師〉:「上堂: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佛既不亂,濁水自清;濁水既清,功歸何所?」

註二:典出明.瞿汝稷《指月錄》卷二十三:「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繫者解得。』眼曰:『汝輩輕渠不得。』」

‧印光大師自稱「常慚愧僧」,禪門的修行者,自稱「苦惱僧」;能知慚愧,能知苦惱,禪就慢慢昇起了。「慚愧」、「苦惱」,這是人間佛教高潔的禪心!──〈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很多人希望請哪裡的大和尚、大禪師來指導。即使來了,禪還是他的,不是你的!我們如何將自己的禪心發掘出來,才是重要。──〈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初參的人應該知道什麼?我怎樣把腿子盤好,我如何安住在禪堂,我如何感到心裡輕安愉快,我如何隨緣和大眾作息,我如何提起正念,我如何發心,我如何找尋自己,我如何安頓自己,這才是本分事。──〈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禪,非妄想,是一種用心探究的工夫,重在精神的統一,意志的集中,非呆坐、非空坐,是要用心用力,精進不已。──〈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禪修,要耐煩。不要做半調子,不要做假禪師。道德可以裝假,說話可以裝假,唯有禪,是假不來的。──〈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參禪參得不能和眾、不能與人水乳交融地相處,是不行的;禪師,要有獨立的禪風,但是,也要和順一切的人情世故。──〈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禪修要下功夫,隨緣、隨分,自己要知道自己有什麼長處、能力,有什麼條件就講什麼樣的話,自己還不夠的,就不要去妄想;自覺能勝任的,就要努力去達到目標。從人到佛,是一步一步走向前的,不是一階即就的。──〈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我們在佛門裡很安心,為什麼?本分。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隨眾的時候隨眾;該念佛的時候,就念佛;該參禪的時候,就參禪;該為人服務的時候,就為人服務;能在人間「隨喜」,這麼做就好了。──〈對禪堂禪學僧開示〉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