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開幕 一方仁心仁術的淨土

    佛光山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正式開幕,7月23日剪綵,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主持祈福法會。現場貴賓雲集,曼谷市副市長Dr.Wantanee Wattana、泰國潮州會館主席徐惠深、泰國潮洲會館祕書鄭定沛、泰國法務部部長顧問Khun Anusaree Thubsuwan、Klong Samwa區區長Khun Thunnapas Maneesri、Rattanapracharak醫院院長Dr.Aukrit Authensutt等,集政界、僑界、醫界貴賓親臨祝賀。 泰華寺佛光中醫診所就坐落於泰華寺旁,心定和尚2012年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之命,擔任首任泰華寺住持,其建寺規畫恪遵大師的弘法四大宗旨「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佛光中醫診所一開始就在「以慈善福利社會」的弘法藍圖中。 心定和尚開示,引述《雜阿含經》良醫有四德,善於辨識各種疾病、了解疾病的根源、掌握治療疾病的方法,以及治癒疾病後讓病人不再復發。比喻佛陀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 佛光中醫診所院長曹祚君代表致詞表示,診所的成立為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的實踐。團隊因心定和尚的悲心願力所感召。「醫者佛心,慈悲為本」,結合中醫診療與佛教「普度眾生」的願力,用醫術祛除病苦,更用善意傳遞溫暖。秉持「大醫精誠」,堅持「好醫、好藥、好療效」三大原則,踐行公益初心,以普惠價格服務大眾。泰華寺是善緣匯聚之地,更期盼佛光中醫診所成為一方仁心仁術的淨土。 佛光中醫診所醫療團隊由中國大陸、泰國中醫藥大學培養的科班醫生組成,目前有四位執業醫師,皆有合格證照。現已開始對外門診,診療項目涵蓋針灸、拔罐。門診時間為每日早上9點至下午5點,星期一、星期二休診。...<詳全文>
  • 北美佛光青年禮拜星雲大師 因為信仰更發心

    佛光山普門中學2025「美式生活體驗營」即將起跑,37名擔任助教的北美佛光青年及教師,甫結束在馬來西亞舉辦的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隨即抵達佛光山。7月24日在佛光山常務副住持、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帶領下,前往禮拜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慧傳法師於茶席區與青年交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澄慧介紹青年來自紐約、洛杉磯、休士頓、波士頓、佛立門、奧蘭多、佛羅里達、聖路易、達拉斯、三藩市、溫哥華、渥太華等地。隨同有國際佛光會紐約傳燈分會副會長趙雲涵,以及英文教師Richard Yeung、Landry Harmon。 慧傳法師感謝北美佛光青年3年來對普中英語教學的支持,此行大家遇到許多困難必須克服,求學、創業路上也會遇到許多狀況,危機和挫折都會是寶貴的經驗。大師為何在全球建設眾多道場,大師認為,信仰是另類的財富、無限的寶藏,有了信仰,遇到困難知道突破,懂得心懷感謝。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希望激發每個人的善良美德,大家正是因為有信仰,所以願意如此付出。見到北美佛青到普中教英文的人數年年增加,非常歡喜。 紐約佛光青年分團團長周智杰說,上次到普中教英文是當小隊輔,這次將承擔教學工作,將是不同的身分和全新的經驗,為此他特別向請教曾在美式生活體驗營授課的教師,希望可以帶給他們開心的學習體驗,真正記得所學的東西。 聖路易佛光青年分團的Madeline Fong第一次前來,他是在白象幹部培訓中,結識曾經擔任助教的青年而得知此訊息,希望透過此機會認識來自各地的青年、學好中文、結交更多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因此好好了解佛光山。 陳澄慧表示,希望在北美佛青的活潑熱情感染下,帶動普中學子勇於開口說英文,而且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場尋根之旅,可以更了解佛光山的多元與國際化。許多擔任助教的青年回到當地後,更發心投入道場義工服務。每年有意願擔任助教的青年呈倍數成長,美式生活體驗營反應良好,人數一直增加,希望有機會可以擴大到全校,成為普中的特色。...<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