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南華大學男子藤球隊成軍首戰大專盃 勇奪1金2銀創佳績

    佛光山南華大學運動與健康促進學士學位學程今年9月成立的「男子藤球隊」,於11月22日至23日在屏東佳冬高農舉行的「114學年度大專藤球錦標賽」中首度亮相,即奪下男子三人組「冠軍」以及男子二人組與四人組「亞軍」,一創隊即締造佳績,為校贏得極大榮耀,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南華大學籐球隊目前共有4位成員,皆為運動學程大一新生,此次全隊出賽大專藤球錦標賽,由做球手余鎧丞、發球手周韋良、攻擊手詹秉勳與替補施秉翰等四位選手,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和毅力,展現精湛球技一舉拿下三項大獎。 詹秉勳表示,最關鍵的勝利是男子三人組決賽中,擊敗由現役國家隊選手組成的屏科大藤球隊。首次參加大專盃,對手實力深厚,一開始難免會緊張,在大家全力拚戰下,最後贏得冠軍,隊員皆相當振奮,初登場能有如此成績實屬不易。 首戰即獲得亮眼成績,選手們對兩場亞軍賽事仍進行檢討。做球手余鎧丞說,四人組決賽輸給屏科大,除了隊伍不夠完整之外,關鍵在於戰術差異,導致在接球時視線完全被擋住,影響了串聯進攻,是他未來需改進之處。發球手周韋良也指出,四人組後期因體力分配不均造成失誤亂流。至於二人組決賽對陣輔仁大學,周韋良坦言個人失誤過多且未調整過來。余鎧丞總結:「我覺得輸球的原因就是體力下滑,沒在狀態內,打到後面就沒力了,上場時間分配可能要再調整一下。」選手們最後特別感謝南華大學支持成立藤球隊,感謝高俊雄校長、許伯陽主任、王紹祺教練以及隊友們的大力支持。 運動學程主任許伯陽表示,今年首成立的藤球隊有三位潛優選手加入,三位的專攻都各別在藤球比賽的不同專項位置上,剛好很齊全攻守均衡,因此可以以大一新生的姿態擊敗以高年級為主的球隊。首次參賽即拿下好成績,打響第一炮,相當值得讚許。 南華大學校長指出,藤球是一項源自東南亞的傳統運動,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在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廣受歡迎,由於選手需要完成許多高難度的騰空、倒鉤、側踢等動作,因此藤球也是一項極具觀賞性的運動項目,已成為亞運的正式項目。其次,嘉義縣市與校內的新住民民眾人數持續成長,未來可持續推廣藤球運動,以南華大學為發展基地,深耕地方,培育藤球競技人才。...<詳全文>
  • 佛光山攜手星洲基金會、大馬義消 跨境馳援泰國南部洪災

    泰國南部合艾地區連日豪雨造成大範圍水患,多處道路中斷、電力受影響,水位持續攀升,災情日益嚴峻。官方初估至少四千名馬來西亞旅客與當地數以萬計的居民受困,糧食與基本生活物資告急。 在此緊急時刻,佛光山、國際佛光會、星洲日報基金會及馬來西亞多支義務消防隊迅速啟動跨境、跨州聯合救援,整合社會力量,展現「天災無情、人間有愛」的人道關懷。 此次救援由雙溪大年義消隊統籌,集結吉打、甲洞、黑木山等7支義消單位投入協作,佛光民防救護隊亦提供專業救援支援。行動除馳援滯留合艾的大馬旅客,也同步關懷玻璃市、吉打州災民,讓善念跨越國界、直抵前線。 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表示,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近月頻受水患衝擊,更顯示「國土危脆、世間無常」。然而災難之中,更能看見善心的力量凝聚。他感謝星洲基金會與義消等單位並肩合作,將社會善意化為實質援助,給予災民最即時的支持。 星洲基金會副主席蕭依釗指出,華社在賑災與公益事務上一向團結,災難當前總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感謝佛光民防救護隊及義消隊伍不畏辛勞奔赴前線,並承諾基金會將全力配合物資調度,確保救援順利推展。 首批物資包括帳蓬、行軍床、毛巾、衣物、飲用水、白米、麵包、即溶飲品、速食麵、罐頭、退燒藥、止瀉藥及常用藥物等。 首批救援物資已於11月27日下午自雪州仁嘉隆東禪寺啟程,以40呎貨櫃運往災區。救援隊伍分為兩路同步前進,以提高配送效率。跨境援助合艾的隊伍由佛光民防救護隊駕駛大卡車直抵泰國邊境,並於宋卡府設立駐點,與當地救援單位交接物資,包含來自新山善心人士捐贈的物資、救援船隻及必要用品。馬來西亞救援人員也將進入合艾協助受困國人。 另一支隊伍則跨州前往玻璃市賑災。原定集散中心加央群益華小因道路遭洪水淹沒,團隊臨時改以亞婁華益華小為物資接收與分發中心,由校方與督學團隊協助將1500份物資送往受災家庭,確保援助不中斷。 佛光民防救護隊將於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合艾展開主力救援。已在當地奮戰多日的義消表示,部分地區水位仍高,仍有大馬旅客與居民受困,急需增援。義消領隊梁明達指出,後續增援隊伍的加入,將有效紓緩前線壓力。 佛光民防救護隊隊長柯美芳說,災情瞬息萬變,團隊正與時間賽跑,將視需要持續增派人力與物資,全力協助災民脫困。 此次物資募集獲得商界、佛光人及社會大眾踴躍響應。善款與物資自各地湧入,體現「人溺己溺、大愛無疆」的社會力量。 捐贈單位包括99 Speedmart、同泰祥、Mighty White、Eng Thai Transport(M)有限公司、媽咪快熟麵、A1快熟麵、U-One Marketing、CNI、Family Mart,以及楊翠蓮、李佑、黃國強、彭九妹等。新馬寺亦派出大卡車滿載物資前往前線,各地佛光分會同步協助募集與補給,確保救援能量源源不絕。...<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