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佛光大學25周年校慶 佛誕節園遊會歡喜登場

    為感念十方信眾的護持,佛光山佛光大學將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訂為校慶日,是全國唯一以農曆為校慶日的學校。今年佛光大學創校25週年,4月30日舉行校慶活動,內容包括佛誕節浴佛園遊會、校慶典禮、優秀教師與學生表揚、趣味運動會競賽等,氣氛熱鬧隆重。 上午,佛誕節園遊會暨趣味運動會在雲起樓登場,由佛光山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主法浴佛祈福法會,佛光大學執行董事永本法師與校長趙涵㨗帶領一級主管、師長與學生共同參與,並與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陳林泉等佛光人齊聲宣讀〈為世界和平祈願文〉。現場師生一同參與浴佛儀式,供佛禮佛,期望藉此開啟自性光明、洗滌煩惱、讓祥和與歡喜充滿人間。 佛誕園遊會熱鬧非凡,由宜蘭區佛教團體共同設置27個攤位,包括慈惠禪寺、頭城善惠寺、菩提寺、圓明寺、幸夫愛兒園及佛光山宜蘭地區各分院僧信共襄盛舉,現場湧入數千人參與。主辦單位亦精心準備數千份餐點與佛光大學師生結緣分享,展現十方護法的用心與祝福。 佛大25周年校慶暨浴佛園遊會中,多位貴賓分享對校慶的祝福與展望。蘭陽別院住持妙勤法師提到,在佛陀聖誕與佛光大學生日這個吉祥的日子裡,期勉大眾學習佛陀的慈悲與智慧,讓感恩與善念在生活中落實。楊朝祥總校長回顧佛光大學創校初心,強調教育的平等理念及大眾的共同努力對學校發展的重要,並期許佛光大學未來持續邁向卓越。 佛光大學校長趙涵㨗則表示,感謝全體教職員秉持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三好、四給」的辦學精神,用心服務,致力打造學生友善學習環境。面對大漢技術學院整併任務,學校展現「給方便、給信心、給歡喜」的行動力,也持續拓展國際招生,目前全校境外生比例已突破11%。趙校長期盼佛光大學與佛光山一同成長,持續為教育創造更多可能。 佛光大學執行董事永本法師指出,星雲大師曾說「有佛法就有辦法」,佛光大學是他推動教育弘法的重要成果之一。今日有系統大學總校長的護持及校長在AI前瞻布局上的努力,期待學生們善用資源、努力學習,不僅掌握技能,更發揮社會影響力。 佛光大學學生也積極投入校慶,包含佛教學院箏樂團、三好學社、同人創作社、國樂社等,而學生會會長劉宗翰也帶領第23屆學生會集體幹部,積極投入事前準備工作,學生們也準備感謝狀致贈每一單位,熱情迎接佛光人的到來,也展現佛大學生的優質品格,一同歡慶佛光大學的生日典禮。 ...<詳全文>
  • 感念星雲大師吳紀陞蘭花相贈 盼有因緣開出「佛光蘭」

    高齡88歲的陸軍退役中將吳紀陞將軍,去年6月在闊別30多年後回到佛光山,向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致意。4月30日他再度前來禮拜大師,這次帶了一盆蘭花「嘉德利亞蘭」,期待有因緣可以栽培出「佛光蘭」。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於傳燈樓會面,致贈大師的祝福「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1992年歐馬颱風來襲,造成佛光山多處坍塌,吳紀陞帶隊前來整修。因此因緣,他到開山寮與星雲大師見面,大師關心他是否用過早餐,隨即送上一碗熱騰騰的湯麵。「那碗湯麵的味道與溫暖,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慧倫法師表示,當年若沒有吳紀陞的協助,或許很多事都會不一樣了。並分享過去的軍旅生活,意外發現原來兩人算是同一單位,還提到關於跳傘訓練的種種,相談甚歡。 吳紀陞去年禮拜大師,看到大師法像兩旁的白色蝴蝶蘭,讓他生起送蘭花的念頭。這次帶來的洋蘭「嘉德利亞蘭」,是曾在比賽獲得冠軍的品種,花瓣顏色是象徵高貴的潔白,到了夜間會散發香氣,如果用組織培養,約可以培育1、200株。開花在農曆年前後,到時佛光山上人來人往,希望有機會供大家欣賞。吳紀陞並期待,若有擅長蘭花培育的人才,將來有因緣可以栽培出專屬的「佛光蘭」。 吳紀陞在1993年致贈靈芝盆栽給佛光山佛光大學義賣,大師也為他的靈芝盆栽藝術創作,寫下「覺樹妙心」四字。大師告訴他,一生若能種下一棵樹,就能為環境帶來很大幫助。吳紀陞說,他之所以積極推廣植栽,就是受到大師的影響。 吳紀陞有感而發表示,2023年大師圓寂,讓他感到頓失依靠。去年到佛光山,發現數十年來變化很大,他已經找不到當年協助整修的地方。在那之後,開始親近普門寺,去年11月聆聽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的講座,就在不久前的4月13日,參加普門寺「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求受五戒。 吳紀陞在出發參加三皈五戒前,拿出大師總監修的《獻給旅行者365日》翻到4月13日,想知道大師有何指引,剛好就是大師開示的「大慈悲」。大師希望大家不只愛自己、愛家人,更要愛社會大眾、愛國家世界。吳紀陞直說,他深受大師精神感召。 吳紀陞此行由夫人郭辰華,以及過去擔任其參謀的凌興蔚陪同前來。一行至大悲殿禮拜,欣賞佛光緣美術館總館「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沉浸式舟楫文化展」等。與會有佛光山慈悲社會福利基金會南區執行長蕭碧涼等。...<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