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2025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 精進修行安住身心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2025年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1月23日在佛光山金光明寺進行開營典禮,為期三天營會以「動靜一如」修行方式安住身心,達到明心見性,共有來自全台120位教師參與精進學習。活動內容有禪修靜心、禪茶一味、獻燈祈福、出坡服務及專題講座,在動與靜之間,讓身心獲得平靜力量。 開營典禮貴賓雲集,包括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佛光山女眾禪堂副堂主永中法師、金光明寺住持有果法師,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秘書長覺多法師、教師總召吳欽衫、北區教師召集人李秀珍等人,期許學員都能在禪修靜心中更加了解自己。 覺培法師表示,老師不僅是老師,更是學生生命中的貴人,在觀念和品格上的啟發,常常成為學生人生的轉捩點,正確的觀念不僅能影響個人,更能延伸至家庭,甚至整個社會。寺院的功能也是如此,不僅僅是禮佛的場所,而是有教化的功能,一個正確的觀念,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為他們未來播下善美的種子。 吳欽杉致詞,希望每一位教師善用這次難得因緣,將禪修方法學會之後,隨時隨地將自己的心安定,因為在教學課堂上,只有安定的老師,學生才能安定。有果法師表示,歡迎大家來到金光明寺靜心學習,禪修是生活中極為重要安定力量,道場寺院也是大家放鬆靜心的場所,希望三天營會活動圓滿,大家獲得安頓身心的力量。 永中法師以「禪修入法門」為題,講述禪修的意義與方式。「禪」就是將外在複雜回到簡單清淨,放鬆身心的當下,從調身、調息、調心進而放下自我,回歸到最單純的清淨,如實面對自己的身心狀況,更深層認識自我生命問題,才能感同身受他人的問題,多一份體量與包容,在靜默的空間與時間裡,讓身心靜止反思自我。 「2025年教師生命教育禪修營」自23日至25日,包括安靜坐禪及跑香等,在靜默的時空裡,放鬆身心覺察省思,透過禪修方式,如實面對自我觀照內心。同時專題講座部分,分別是滿謙法師講述「禪.動靜一如的生命智慧」、有容法師講述「不二法門」。另外有獻燈祈福、禪茶一味,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靜中磨練,動中養成。...<詳全文>
  • 普中全體好苗子回山禮祖 分享學習心得收穫多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好苗子人才扶植計畫」,1月23日佛光山普門中學國高中好苗子師生115人回到佛光山,禮拜最敬愛的師公、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普門中學董事長慧傳法師帶領恭讀〈佛光星公祈願文〉。隨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五觀堂舉行「佛光家庭日─好苗子回山座談會」,好苗子分享學習心得、才藝表演,聆聽師長勉勵。 慧傳法師說,大家現在能安心讀書,是因為有偉大的師公星雲大師,大師說過「只要你成材,我願為你犧牲」,期勉貫徹其精神,是今日禮祖的深刻意義。最近喜事連連,好苗子林業承以「希望入學」錄取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在新媒體領域大有斬獲的劉冠毅,特殊選才錄取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日前35年前的普中學生、亞洲大學高階EMBA領袖班執行長張俊評來訪,讓他感觸良多,普中有很多人才,只要肯努力,大家都會支持,相信人人都是好苗子。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表示,大師曾經囑咐,獎助學金一定要交到大家手上,自己完成註冊,因為這是大家自身努力而得。以及準備文具和生活用品、帶大家回山和大眾結緣、畢業後持續關心未來動向。第一位好苗子葉冠淼現職物理治療師,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系的林翰境繼續攻讀研究所。有的加入佛光青年擔任團長、通過宣講員考核,大家都在轉變生命。 普門中學董事會駐校代表文王文俊讚歎,普中學生質樸善良,從慶生祈福、浴佛、畢業朝山、好苗子佛光家庭日等,真正將「三好」融入課程,在生活中實踐。進到普中,就能拿到在世界通行無阻的「三好」門票。 國一好苗子帶來〈三好歌〉表演,以及管樂班參加2024年世界神明聯誼會影片播放。多名學生分享學習成果。高三陳子原在第64屆全國科展,以「高中生蔬食認知、飲食生活型態與蔬食消費意願之調查」,獲行為與社會學科佳作。期間遇到颱風延期、比賽方式改變等挑戰,體會到面對困難不要怕,就是勇敢去做。 高一陳芊妤在準備英文演講比賽時,曾一度想放棄,好在努力沒有白費,也獲得寶貴經驗。國二鄭詠軒練習管樂後,成績大幅進步,直呼:「練管樂真的會變聰明!」參加世界神明聯誼會、代表高雄市參加音樂比賽決賽,給他滿滿的成就感。人生只有一次在普中學管樂的機會,無論挫折喜悅,都是難忘的回憶。 國三黃喬湞剛進普中時因不適應,曾猶豫是否留下,好在堅持至今。高二林幸萱從物理、公民等科目有不少學習心得。高三林業承對於錄取台大資工,包括很早就找到學習方向,以及更要感謝一路走來許多人給予的幫助。 全體獻唱人間音緣〈感恩的人生〉,祈願祝禱由慧傳法師帶領恭讀大師〈新春祈願文〉。會後參訪佛館、大佛平台抄經堂抄經。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任有祥法師、普中校長謝毓琳、功德主曾榮雄等與會。...<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