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場簡介

北海的緣起

北海道場位高海拔四百多公尺,佔地三十幾甲。原為一位日本華僑所有,本欲開闢為安養院,但山坡地開發不易,及諸多因素,以至暫停此項計劃。一日,夜夢觀音菩薩指示,此地乃建寺安僧寶地,倘若建立寺院,將來必能弘揚佛法,高僧輩出。

夢醒之後,依菩薩夢示與家人商量,即決定願將此地捐出,作弘法利生之用。然多年尋覓相應道場,皆感因緣不相契。直至民國七十一年,與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初次接心,深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與建全的僧團組織所感動!當下心中即決定將此地捐獻給佛光山,做為弘法利生之地!

民國七十一年星雲大師指示,台北普門寺住持慈容法師,就近負責北海道場開發事務;民國七十二年,道場開始進行第一期工程。由於北海岸風勢強勁,冬季煙雨濛濛,為配合特殊氣候環境,於是在建築上捨傳統宮殿式造型,而採用中國古城門型式設計,堪稱佛教道場一大創新。

民國七十五年工程完工,建坪七百餘坪。計有大殿、客堂、齋堂、會議室、禪堂以及五十餘間寮房。民國七十六年,「台北女子佛學院」遷入,北海道場正式成為培養佛教僧才的搖籃。民國七十九年,「台北女子佛學院」遷移至基隆。是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自高雄佛光山遷至北海道場,成立「台北男眾佛學院」,繼續培養佛教弘法人才。八十四年,「台北男眾佛學院」與「佛光山沙彌學園」互換學區。民國八十七年,沙彌學園亦遷回佛光山,統一授學。

由於星雲大師一直希望北海道場能成為教育僧材、信眾靜修的場所,因此歷任住持莫不以文化教育及提供僧信二眾修持為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