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月梁皇法會🔹卷二開示

南屏別院孝道月梁皇法會卷二
南屏別院住持妙樂法師開示

卷二:持戒波羅蜜
持戒跟懺悔之間的相互的關係對我們有多重要?物競天擇的這個大地提供了一切基本生活的需要給我們,但不是因為需要而是想要更多,便成了貪婪,形成一種止不住的慾望,這便產生問題,所以持戒能保護我們。而懺悔能讓我們回頭轉身,更是讓我們有冤結的人彼此回頭轉向。戒定慧三學當中,將戒擺在第一位,便可以知道持戒的重要,道場年年要舉辦三皈五戒會,是在給大眾一條光明的道路,持戒是積極的,對國家社會也是有幫助的。持戒是有通融的,在需要的時刻是可以開遮的,受戒並持戒於心的這件事情,最終會帶給我們內修並起變化,帶領我們走向行佛的境界。

優質的生命內涵—發菩提心
我要在自己的內心放入甚麼?在梁皇寶懺中告訴我們,要發菩提心,是為生命中最優質、最有力、最強大、最良善的內在。

一、自利?利他?
我們長期以來都有一個執著,愛自己勝過愛別人,那是一種自我的執著,所以一切的生命都與我們自己有相同的感覺,喜樂惡苦,不希望在此生輪轉當中墮落。然而在法界流動當中時,結緣的人並不完全總是相同,在這個數不清的時間法界輪轉當中,我們甚至不知道跟多少人結緣,因此經典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眾生跟我沒有任何關係,因此只愛自己有讓我們解脫嗎?

二、心是田
心是一畝田,要種下好的種子,才會發好芽,長出漂亮的、有用的、有價值的、利益別人的、賞心悅目的人生,然而若是不開發,那就是乾旱,有也等於無,因為種下的種子的不同,開發出來的就會不同。

三、心田裡有什麼?
佛陀告訴我們,修行要修心,佛教說: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很重要,但修心更要緊,修心要擺在修行前頭。如果行為端正但心不正,這樣的修行人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因此要內外一如,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四、我發心嗎?
A.發心有層次
發心其實有層次,從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再到群生慢慢擴大,因此發菩提心也是從小處著起,最終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B.菩提心是勇敢之意
因為世間有道德勇氣,我們有力量可以協助那些貧苦、糾紛、不平,因為我有這個道德勇氣而願意伸出這隻協助之手,這個勇敢的發展恰好是這個菩提心存在於世間的價值
C.種樹培其根,種德培其心
現代人擁有非常好的環境,社會資源豐富,理應我們應該獲得越來越健康、歡喜,但即便是現代,眾生煩惱仍然叢生不斷,那是因為物件增加但人心未變,人還是在只想到自己的角度,強烈的我執再增加我執,眾生怎能不苦?若人人能常常考慮我是否能為他人服務,最大的得利者一定會是自己
D.菩薩發心,自己未度,先度他人
除了依執三寶之外,梁皇寶懺裡是強烈的要依執這個「發菩提心」作為懺罪的一部份的原動力,這個菩提心若是不解,到卷七、八、九,代眾生禮佛時,將會有口無心,因此這個菩提心,對拜梁皇寶懺的各位來說,是一個優質生命內涵的建立。

五、從發心中成就自己
A.惡盡曰功,善滿稱德
B.人間菩薩,把和平幸福布滿人間
C.發正心,立願廣,佛法自然成就
功德的來源一定要從發心做起,但是有時會因為因緣不具足而難以成事,缺臨門一腳,有因緣才能成果,因緣果是一脈,缺緣就萬萬不行,所以學佛第一步就是廣結善緣,我們在義工平台上要去思考,我在承擔的這個工作,能否在這個平台上成就對大眾的好,佛法不是畫餅充飢,縮食不能飽人,期望大家能身體力行,不可將你現在正在行的這個法與生活分開,以達到成為人間菩薩,將歡喜帶給大家,我們為佛法而來,為悟道而來,為解脫而來,發正心,立願廣,佛法自然緣成。

相關圖片

  • 1.jpg
  • 3.jpg
  • 2.jpg
  • 4.jpg

觀看影片

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