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日本山妙法寺參訪佛館 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日本山妙法寺一行36人,在日本山妙法寺宇都宮道場住持今井上人帶領下,11月22日參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於禮敬大廳三樓佛前香,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會面交流。心保和尚致贈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2026年的祝福「和諧共生‧馬到成功」。 心保和尚表示,星雲大師創建佛光山,致力以人間佛教理念弘揚佛法,太虛大師也說「人成即佛成」。在團體中將每個人的優點學會,相信要成佛就很快。在大眾中成長,無所罣礙,處處無礙,佛法就是人與人、人與事之間。佛陀出生、修行、成道都在人間,人間佛教就是在人間修行。很多人雖不認識佛法,但是所做的如慈悲、忍辱、精進,這都與佛法相應,即使他不了解,而這些方法每個人都需要,所以佛法不是只有修行人才需要。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就是希望佛法普及,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今井上人表示,佛法從印度越過了喜瑪拉雅山,到了中土傳到了日本,各地寺院一直在弘法,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以在世界各地建造和平塔聞名的「日本山妙法寺」,以日本佛教「日蓮宗」及「南無妙法蓮華經」為修行核心,現場今井上人也帶領僧信誦念「南無妙法蓮華經」。 在台灣30多年的大津上人,介紹日本山妙法寺來自斯里蘭卡的佛足山道場住持高嶋上人,波蘭的華山道場住持笹森上人,和來自印度、日本、尼泊爾、韓國的住持們,以及台灣佛法中心住持心光法師等。此次與會有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佛館副館長永融法師等。...<詳全文>
  • 南華大學韓國33觀音巡禮二部曲再獲好評 頒聘4位韓國榮譽顧問

    由佛光山南華大學終身學習學院精心策畫的「欲見.觀自在」韓國33觀音巡禮朝聖研習營首部曲獲得廣大迴響,二部曲10月25日至11月1日展開為期8天的研習旅程,深獲好評。除延續首部曲的深度學習精神,更由校長高俊雄親自擔任總領隊,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專員依恩法師及終身學習學院院長知賢法師擔任授課講師,率領17位學員及終身學院工作團隊一行23人,前往韓國世宗、大田、大邱、忠清南北道及慶尚北道的殊勝33觀音寺院朝聖硏習與文化交流。 首站參訪韓國釜山代表「佛寶」的寺院,也是佛光山寺長久以來締結友誼的兄弟寺「通度寺」進行寺院寄宿(Temple Stay)。一行人受到寺方熱烈歡迎,與住持玄德法師會見並禮遇,安排朝禮珍貴的16萬陶瓷大藏經,玄德法師除致贈陶瓷心經予南華大學,更特別開放團員在供奉佛陀真身舍利塔處繞佛祈福,體驗制香等行程。當天也受邀參加供僧鉢食冥想,欣賞禪舞、點蓮花燈祈福及茶禪供養。 次日,前往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佛國寺,寺方特別專場安排享譽國際的「僧舞」表演以示歡迎,並於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石窟庵」,獲特殊禮遇入窟內靜坐祈福並繞佛。 接連巡禮銀海寺、海印寺、法住寺、修德寺等韓國知名33觀音道場,全程安住於古剎,體驗韓國寺院建築、文化、歷史之美。 知賢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和佛光山長年致力推動佛教國際合作、佛教交流及弘法發展,與世界各宗教建立良好的關係及堅實的基礎。今年4月推出的韓國33觀音巡禮朝聖營第一期首部曲,廣受各界好評,此次二部曲由校長親自領隊,更突顯出營隊的格局及對此課程的重視。 此行在高俊雄親自領導下,終身學院力邀韓方具代表性之住持法師及各界精英、韓國釜山弘法寺住持深山法師、首爾佛光山寺住持慧豪法師、寶樂國際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杏琪,擔任南華大學終身學院榮譽顧問。更聘請韓國大韓佛教曹溪宗國際佈教師金英愛為課程榮譽顧問,此舉也將促進南華大學未來與韓國佛教進一步的台韓交流、文化發展傳承及弘揚觀音法門精髓。 高俊雄表示,韓國33觀音巡禮朝聖,不僅是地域上的跨越,更是心靈層次的深化。大家要追尋的不只是觀音的聖像,而是內在的慈悲與智慧,可說是一門『行走的跨文化心靈教室』。此次朝聖研習營更是一場生命的省思與修行體驗。希望學員們都能在觀音慈悲中找到自我心靈的平靜與力量。 韓國33觀音巡禮朝聖研習營二部曲延續第一期的良好回響,更象徵南華大學跨國心靈教育藍圖的穩健推進,並為2026年8月將推出的三部曲,蓄積更豐沛的能量與期待。...<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