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COP30佛光會緣結十方 環保與心保理念獲國際肯定

    11月14日,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進入第5天,佛光會於會場設置的展覽攤位持續吸引各國代表與參訪者關注,成為推廣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環保與心保」理念的重要平台。 天主教方濟各會修士、同時也是美國錫耶納學院「願祢受讚頌」整體生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Jacek Orzechowski修士,參觀攤位後對佛光山與佛光會的宗旨產生濃厚興趣。 Orzechowski 修士長期研究宗教與生態倫理,對佛教亦有涉獵。國際佛光會檀教師曾廣志趁此因緣介紹大乘佛教菩薩道精神與人間佛教的核心理念,並提及10月也到羅馬參加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兩人相談甚歡,Orzechowski修士並請曾廣志提供進一步的相關訊息。 交流結束前,Orzechowski修士誠邀佛光山參與明年春天錫耶納學院以「地球哭泣的人文回應」為主題的整體生態學國際研討會。 中國崑山杜克大學教授蔡珺亮因在會場高處,遠望見星雲大師法相而特地跨越樓層前來攤位參觀。蔡珺亮此前曾於上海參觀星雲大師一筆字展,對展覽氛圍與墨寶印象深刻;此次在COP30再見大師法相,令她深感好奇。 在佛光山南美洲教區總住持妙佑法師的介紹下,蔡珺亮對佛光會長期推動環保、積極參與聯合國永續議題深受感動,並高度肯定其國際貢獻與具體行動力。 巴西Para省立大學醫學院醫學生Alexandre Vekasc在會場,維護場地工作期間,多次前來佛光會攤位。他表示特別喜愛星雲大師以淺顯文字詮釋佛法義理,感到深受啟發。經過幾次交流後,他誠心表示未來一定會親自造訪如來寺,進一步學習佛法。 除攤位交流備受好評外,佛光會在COP30期間亦以數年來兩項國際合作成果備受肯定:綠色公益基金會與台大實驗林簽署生物多樣性合作備忘錄、佛光會與世界氣候基金會(WCF)締結合作夥伴協議、在世界氣候基金會主辦的「世界氣候峰會」圓桌論壇中,佛光會的影響力再次獲得肯定。 世界氣候基金會亞洲代表、同時也是佛光會綠色永續發展委員會副主委胡偉杰表示,佛光會於全球逾200個據點、擁有超過200萬會員,不單是推動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力量,更能在國際合作與社會動員上發揮深遠影響。 此次佛光會在COP30的攤位展覽可說是獲得空前的成功,把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理念在聯合國的平台上廣為傳揚。...<詳全文>
  • 菲律賓菩提眷屬祝福禮 珍惜好因好緣傳遞祝福

    菲律賓佛光山萬年寺11月13日舉行「菩提眷屬祝福禮」,禮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新婚到鑽石婚近70對菩提眷屬祝福,現場近400人,共同見證永結同心、百年好合的幸福婚姻,場面莊嚴、溫馨喜氣。 大雄寶殿布置得美輪美奐,門前飾以兩隻鮮花孔雀,門內鮮花拱門,紅地毯兩邊鮮花與漂紗,現場唯美典雅,浪漫洋溢;悠美柔和的音樂及眾人的掌聲中,盛裝打扮的菩提眷屬們跟隨法師,在可愛的小花童帶領下緩緩進入殿堂。典禮由佛青李姿樺、蔡捷任司儀。 心保和尚帶領菩提眷屬誦經、佛前宣誓、交換信物,恭讀〈為菩提眷屬祈願文〉。常住贈送象徵幸福圓滿的念珠給菩提眷屬,願他們永結同心,實踐三好,攜手共創佛化家庭。眷屬們互贈信物、深情相擁、愛意滿滿。 菩提眷屬李雄才、謝靚媛,黃廷芳、林美璇,張世濱、莊麗美代表宣讀〈菩提眷屬誓願文〉,在佛前許下對彼此的承諾,互信互諒、愛家護教,共同成就佛道。 心保和尚開示,在佛門中稱呼自己的先生或太太為「同修」,共同修持、一起進步,因為夫妻間的相處需要佛法,慈悲、包容、忍辱都是佛法,要將很多「我」的意見放下才有幸福可言。所以家庭也是道場,用佛法經營家庭,感情才能長長久久。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家之興在於和」,「百年好合」是一門大學問,要從生活中實踐。 婚齡最長超過一甲子的蔡書調、黃書儀菩提眷屬,結婚62年,此次攜帶兒子、孫子,三代人一起參加菩提眷屬,歡喜滿滿。慈祥的蔡書調、黃書儀說:「都是佛祖的保佑,讓我的五個孩子順順利利,每個家庭都非常和睦,下次一定要再來參加」。 結婚57年的黃禎潭、王素蘋和結婚51年的蔡輝煌、施珍珍伉儷,兩對為此次祝福禮見證人。施珍珍表示,第一次參加菩提眷屬祝福禮,體驗和見證這種千載一時的盛會,幸福感滿滿。王素蘋恭喜所有的菩提眷屬,能來參加這樣的祝福禮是有福報的。 新婚的施曉璇說,羨慕在場20、30、40、50、60年的眷屬,相信在心保和尚的祝福下,自己和同修一定也會彼此陪伴、共同成長,長長久久。 在美妙的小提琴協奏曲聲中典禮結束,大眾一同合影留念,為這殊勝的一刻留下永恆的見證,每對眷屬也獲得和心保和尚合影的驚喜,整個場面流瀉出濃厚的法喜與祝福。...<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