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探討當代社會議題

    2025年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6月22日在嘉義會館舉行,研討會主題為「《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人間佛教」不離人群,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佛法」為本,提供各種社會議題的解決之道。有來自清德寺、雲林講堂、大林講堂、圓福寺、南台別院、岡山講堂的愛書人250人齊聚一堂。 研討會由大林講堂監寺如君法師引言,佛光山編藏處史傳藏編輯妙果法師及佛光山宗祖殿主任妙曜法師帶領大眾導讀;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主持,與談人為佛光山文化院執行長永餘法師、佛光山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佛光山岡山講堂住持慧炬法師及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祕書長覺多法師,一同針對人的現實困境與心靈需求提出建設性的見解,解決「人心」的根本問題,啟發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妙果法師及妙曜法師分別針對書中的八大議題:「倫理問題、社會問題、自殺問題、女性問題、環保問題、經濟問題、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進行導讀,讓與會者能充分明白佛教與社會問題是密不可分,其生命是天地間共生共有,只有將生命活出意義與價值,並從淨化身口意到自我覺醒,才能達到心靈環保,建立一個現實生活的「淨土」。 慧炬法師談及「政治人權、戰爭與和平」,都離不開「人心」。「人心一平,世界就和平了。」法師以各國政治制度為例「民主、獨裁、君主立憲」都是「因地制宜」,施政方針必須以「讓人民過得好」為主,然宗教關心政治的最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大眾過得好」,並說明要止息戰火,就必須「勇於認錯、共生共榮、不念舊惡」,期勉大眾要與人為善,運用善的循環,為世界和平而努力。 「自覺讓我們充滿信心與希望」。永餘法師說明星雲大師曾說「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最殘忍的行為是殺生。」現代的人雖物質豐饒,卻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法師提及如何預防自殺,須建立「信心與希望」。法師分享親身經歷,帶領小朋友沿街敲鑼打鼓,令本想拿刀隨機殺人的陌生男子,因看到歡喜純真的場景,而放下造罪的業因為例,告訴與會大眾善用佛法的資糧,陪伴家人朋友共同建立信心。 覺禹法師提及當今經濟繁榮,物質豐富,社會反而衍生出諸多問題,例如家庭暴力、逆倫、倫理道德觀念日漸薄弱等,星雲大師曾表示,雖然有個問題一時沒有辦法究竟解決,但是大眾要自許成為「一朵淨蓮」,不要與社會問題共舞,更不要成為製造問題的一分子。法師期許大眾能「看好自己的心,面臨一切的平安」。 覺多法師將女性問題及經濟問題分別以三個面向作討論,提及女性面對各種社會的問題,應以慈悲調和、智慧應對,發揮「柔性」力量,並保持「自我」的空間。在經濟問題除了要取得正當、用得有道、符合社會公平與永續發展,法師表示真正的富足是來自內在的智慧與道德,而財富的最高形式,是智慧與布施,是能助人離苦得樂的能力。...<詳全文>
  •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 弘法結緣深耕人間佛教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2025年中區聯誼會議,6月18日在彰化縣伸港鄉寶華山寶山禪寺舉行,中區近200位僧眾共襄盛舉,共同回顧2024年弘法成果,強化佛教界的橫向連結與合作交流,並為未來共修與弘法注入新動能,期望建構清淨和樂的人間淨土且廣植善根。會中並緬懷今年1月28日圓寂的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耀和尚,現場莊嚴肅穆、意義深遠。 會議由台中山線區主委大正法師主持,與會貴賓有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團主席心保和尚、如淨和尚,常務理事法照法師及理事悟徹法師、滿益法師,監事澈定法師、中區總召德松法師、祕書長覺培法師、台東區主委常菁法師、監事暨寶山禪寺住持自得法師等各區主任委員蒞臨指導。 大正法師致詞表示,甫自緬甸回台,實地勘察災情後更感人間佛教精神應普及於全球每一角落。心保和尚指出,未來彌勒佛時代,眾生福報與壽命俱足,對比現今世人殺業重、病苦多,更顯推動「三好」理念之必要,從兒童至成人皆應實踐,累積功德、促進社會和諧及世界和平。如淨法師帶領年輕法師一同參與,期望增進學習與交流。 法照法師強調,修行須「自得其樂」,若常苦著臉難以感動他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提倡的「三好、四給」,正是落實菩薩精神於人間,簡明卻深具實踐力。澈定法師分享出家本懷與實踐成果,以佛光山大慈育幼院為例,指出佛教慈善不僅供應基本生活,更重視佛法教育,讓孩子在成長中有法可依。 覺培法師回顧南韓參訪之行,讚歎韓國佛教界保存法寶的努力,也看到韓國在佛教興衰中的努力與反思;並提及當地僧眾對台灣佛教之讚譽,保有相對純粹的傳統,感謝星雲大師、諸位長老前輩的努力,使佛教能在台灣傳承並發展。 總召德松法師感謝自得法師親力親為、全力支持此次活動,並指出人間佛教即是以實際行動展現慈悲與關懷,期待大家「到寶山不能空手而回」,將健康與法喜一同帶回生活。自得法師以地主身分歡迎與會大眾,分享寶山禪寺命名因緣與自己信仰藥師法門的發心。現場安排佛教養生講座,由兼具中醫背景的寶山禪寺宗群法師以「體質與養生」為題,深入淺出地傳授簡易體質檢測、飲食與穴道保健,引發熱烈共鳴。 活動融和藝文與文化交流,展示詩、書、畫作品,並安排宗慈法師與黃沛涔呈現太極、頌鉢、古琴節目,將禪意與藝術完美結合,營造身心寧靜、充滿文化氣息的氛圍。流彩畫家劉原甫的流彩畫現場創作,融和中西技法,展現山水與荷葉之美。黃沛涔以太極舞演繹「虛、靜、沉、柔」之意境,搭配茶道香氣,為與會者帶來一場雅緻、清新的藝術饗宴。 為促進佛教生活化與在地文化的交流,主辦單位特別安排與會大眾參訪彰化沿海地區極具代表性的文化與產業據點,包括結合創意與手作體驗的「台灣優格餅乾學院」,以及融和宗教藝術與當地信仰特色的「玻璃媽祖廟」,透過親身走訪與交流,讓僧眾實地感受地方產業如何與佛教理念互融,進一步體現人間佛教的生活實踐與文化根植。...<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