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菲律賓三皈五戒 修行更上一層樓

    佛光山菲律賓萬年寺11月16日舉行「甘露灌頂三皈五戒典禮」,恭請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主法。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中國大陸、加拿大、台灣等地,0歲至年近9旬的300位戒子齊聚一堂,求受皈依及五戒,正式成為正信的佛弟子。 菲律賓四個道場包括外島佛光山宿霧慈恩寺、怡朗佛光緣、描戈律圓通寺的信徒,特地搭飛機來馬尼拉參加。佛光山光明大學在校長陳林邁傑帶領下,有30位學生受持三皈五戒。 典禮前,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表示,在場皈依者皆具福報,尤其難得的是心保和尚親臨證盟;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以寬廣胸懷,允許同時信仰其他宗教者皈依佛教,讚揚眾人選擇皈依是正確而有意義的決定。 心保和尚為大眾開示,講述在家五戒的行持,說明戒的類別分在家戒、出家戒。受持三皈五戒是培養慈悲、誠信與智慧的基石,也是通往解脫與自在的第一步。期勉所有受持三皈五戒的佛弟子,皈依三寶後,都能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實現自我,找回自己的「自性三寶」,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社會淨化的原動力;更進一步鼓勵信眾,要常回道場親近三寶,參與共修與聽經聞法,在法身慧命之家持續學習、提升修行。 多位戒子表達內心的感動與感恩。逾8旬的許書調、黃淑儀,在第二、三代陪同下參與盛會。許書調歡喜三代同霑佛恩,以戒為師;黃淑儀欣喜兒媳許珊玲與孫兒女們,同受三皈五戒,共結佛緣;全家滿懷法喜,發願盡形壽皈依三寶,持戒修行。 鄭麗雙分享,為深入經藏而再次受戒,以求智慧如海,廣納佛法深義。田青林發心學佛,願如向陽之植,深紮安住,以智慧為舟,增長慈悲。出生才6周的嬰兒由父親蔡宗恩與奶奶蔡萍萍的陪著皈依,身為佛光二代的蔡宗恩說,希望女兒如自己幼時般,藉由皈依獲得福慧人生,「這是身為佛光人與父母,這是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 蔡榮盛、李寶翎伉儷攜周歲寶寶參加,期盼嬰孩平安成長,增福開慧。12歲的姜開月自6歲就參加萬年寺周日兒童班,歡喜任兒童義工,今逢因緣殊勝,發心皈依,植種善根。描戈律拉剎大學哲學系教授George Thaddeus Aguilar專研龍樹中觀,特別讚賞人間佛教,多年浸潤哲學,退休後決心實修佛法。透過圓通寺的因緣參與受戒,現場口譯與拼音英譯助其深契法義,感動不已。 光明大學學生Daisy Rivera表示,受戒的機緣,使其有歸屬感,是一個承諾,對一切眾生充滿著慈悲與尊重,內心的平靜與清明,彷彿開啟了靈性旅程的新篇章。學生Lovely表示,在儀軌中最令人感動的部分是大家齊聲回答「能奉行」的時候,每位戒子最誠意的決心透過響亮而堅定的聲音傳達出來。 典禮在心保和尚為戒子們灑淨的祥和氣氛中圓滿落幕,並與全體戒子合影留念,為這場殊勝法會留下珍貴紀錄。...<詳全文>
  • 新加坡佛光山佛學慧考 實踐佛光精神

    為提高讀書風氣、淨化人心,提升信仰層次並將佛法落實於日常修行中,新加坡佛光山於11月15日舉行「2025年佛學慧考」。本次會考由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主辦,共186人報名,包括中與英文成人組。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會會長蘇政文、督導長周應雄及理事等共30人亦共同參與盛會。最年長考生79歲高齡,精神充沛應考,展現佛門教育跨年齡層、慧命相續的力量。 中文試題以《人間與實踐》為範圍,英文組則為《Epoch of the Buddha’s Light》。為使考生深入領會考試要義,主辦單位特別禮請法師與國際佛光會檀講師舉辦十場線上複習課程。授課講師結合會考題庫,深入闡釋佛光會的精神、使命與傳承,並點出重點,讓大眾掌握內容要領。透過這系列複習課程,考生們普遍表示收穫良多。 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於考試前勉勵大眾,表示欣見大眾踴躍報考。他以「易如反掌」的鼓勵牌向考生加油,期勉大家以平穩心態面對考試。妙穆法師指出,本次佛學會考內容為佛光會基礎常識,考生平日皆耳熟能詳,因此無需感到緊張或擔憂。佛學會考不同於一般學術考試,旨在協助大眾自我檢視對佛光會的理解,找出仍不熟悉或不確定之處。妙穆法師強調考生應以平常心、期待心與歡喜心應試,定能有所收穫。最後,法師祝福所有考生順利答題,馬到功成、逢考必過。 應考者79歲的沈萍芳表示,這是她第4次報考,是檢視自身學習的好機會。77歲的陳春梅笑言只要體力許可,每年都要參加。兒童佛學班義工老師廖傑勝,自2022年起持續參加中文組佛學會考。鑑於佛教英語弘法的重要性,今年挑戰中、英文雙卷,希望精進自我,以期未來投入翻譯及英文佛學班教學。他分享,複習中有關「佛法現代化」的題目啟發他思考如何以三好四給接引青年、利益大眾。 活動在莊嚴、和諧的氛圍中圓滿結束。主辦單位期盼大眾持續以行動落實佛法,使佛教教育的光明遍照社會各個角落。...<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