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歐洲佛光山「人間佛教經典修持」 經典與生活相應實踐

    歐洲佛光山首次舉辦以《佛光大藏經》為研讀主軸的「人間佛教經典修持」課程,特別邀請佛光山修持監院室女眾禪學堂副堂主永中法師,帶領來自歐洲各地的43位學員,7月13至18日展開一場橫跨2600年佛法原義與現代實踐的人間佛教探索之旅。 為期六天的修持活課程,聚焦於《阿含經》導讀與《佛光大藏經》的數位應用,結合早晚禪修、學員分組討論與閱經心得撰寫,實踐「以經為依,以行為本」的修學精神。此次修持將「阿含經」置於核心位置,從經文中體現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理念的落實與深化。 課程同時教導學員如何在線運用《佛光大藏經》的搜尋、翻譯、解釋等功能查找相關經文、比對譯本、理解法義,讓經藏不再遙不可及 。 除經典研讀外,特別安排每日早晚課禪修、佛光鬆柔操、動中禪與「毘盧七支坐法」實修課程。永中法師細緻指導「數息觀」「四念處」「五蓋」「七覺支」等修法,讓學員們從「觀身、觀受、觀心、觀法」四個層面,反覆練習安住正念、調伏煩惱。 永中法師強調禪修不僅是打坐,更是一種生活中的「正念訓練」。將禪修中的正念與經義結合,幫助學員從身心入手,對治煩惱、觀照內心。禪不是坐在那裡才叫禪,提起正念的每一刻,都是禪修的機會。 永中法師指出,星雲大師畢生致力於讓佛法「走進人間、貼近生活」,《佛光大藏經》中的阿含藏,以現代人能讀、易懂、可行為原則重新編纂,是對人間佛教思想的具體實現。課程中特別播放星雲大師《念清淨》法音,學員們深受感動,理解到唯有清淨其心,方能自利利他,踐行菩薩道。 許多學員反映,在法師的引導下,首次理解如何將禪修與經文法義結合,體會到「修行即生活,生活即修行」的精神。「佛法不是只在文字裡,更是在每一個當下的呼吸裡、念頭裡。」。 許多學員發願日後持續研讀《阿含經》,將佛法內化為生活修行的指南 。還有學員提及,透過《佛光大藏經》的查詢功能與AI輔助,能快速進入經義,甚至自訂閱讀計畫,體會到「法喜充滿」的新境界。 歐洲教區總住持妙祥法師表示,不論時空、國界,只要願意深入經藏,人人皆可與佛相應,開啟心中的無盡藏。本次課程不僅是經藏導讀與禪修體驗,更是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念之下的實踐演繹。「先求其有,再求其好」,大師多年來推動佛典翻譯、數位藏經、全球流通,皆在讓佛法從殿堂走向人間,從誦念走向行解並重。 「人間佛教經典修持」將經文學習與日常修行緊密融合,從《阿含經》的智慧出發,回歸佛陀本懷,實踐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的弘法方向,也是將佛光山弘法觸角深入歐陸、扎根人間佛教的新里程碑 。...<詳全文>
  • 國際佛光青年相聚新馬寺 共生共榮探索發展永續

    2025年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於7月18日在佛光山新馬寺舉行開幕儀式,來自全球6大洲、27個國家地區、600位佛光青年出席。本次以「共生共榮」為主題,從探索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共榮,到探討團務未來的發展與永續。 本次會議中,也為新成立的美國華府佛光青年分團、43位佛光青年白象幹部、善財/妙慧講師授證。 青年揮舞國旗、身穿各國特色團服歡喜入場。國際佛光會世界青年總團執行長慧傳法師帶領貴賓主持開幕儀式,氣球升空,象徵青年一起飛翔的信心,相信接下來的活動中大家定能互相成就,共生共榮。 慧傳法師致詞表示,此次是新馬寺首次舉辦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同體」代表人人皆具佛性,象徵平等;而「共生」則是一種慈悲觀,在差異中互助共榮,讓不平等因慈悲而趨於平等。只要心中有慈悲、有智慧,走向真正吉祥的共生社會。 柔佛州行政議會衛生及環境委員會主席林添順在致詞中分享,透過星雲大師〈殘缺也是美〉讓他思考,在成長旅途中應懷抱正面的力量與思維,堅定學佛的信念勇往直前。面對人生的困境與挑戰,更要以佛法為依靠。他常對自己說:「我是佛教徒,我很幸運。」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東南亞副祕書長覺誠法師代表承辦單位致詞,提到今年幹部會議有許多青年團輔導法師共同參與,更能走近青年。感謝馬來西亞各協會的大力護持,以及佛光爸爸媽媽們的關照。他特別提到,今年有叢林學院的學生也來參與會議,歡迎更多青年加入叢林學院,共同學佛與服務社會。他勉勵青年們成為「影響眾」,激勵身邊人一起學佛。 《星洲日報》副總編輯暨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柔州分會主席賀婉蜜表示,此次會議讓來自全球27個國家地區的佛光青年,深入認識柔佛新山。她期許透過會議的舉行,未來能吸引更多青年在升學或就業時將新山納入考量,為當地帶來更多優秀的人才與發展契機。 與會貴賓尚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沈永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東南亞聯誼會副主任委員沈清發、國際佛光會世界青年總團副執行長如彬法師、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執行長如音法師、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會長林培傳,以及馬來西亞各協會各級幹部、佛光人與會。 馬佛青總會長楊桂榮也在開幕前一天,親臨現場關心。他分享過去在青少年的時候曾經參與佛光山的義工服務,成為自己在學習階段很重要的資糧。他也勉勵青年繼續精進,在弘法的路上努力耕耘。 此次幹部會議17日至20日於佛光山新馬寺舉行,課程包括主題演說、團務工作坊、「菩薩養成所」,以及充滿活力與創意的佛光之夜。課程亦展現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特色,如融合本地風味的無肉夜市、體驗式文化工作坊、城市探索活動等,讓全球佛光青年感受多元社會的共融精神。...<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