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首爾佛光山寺人間佛教讀書會培訓 生活即道場萬法皆教材

    為響應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提倡的「生活書香化」理念,韓國首爾佛光山寺於11月15、16 日連續2天舉辦「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初階培訓」,旨在增加了解讀書的樂趣,生活即道場,萬法皆教材,將人間佛教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本次培訓逾40位愛書人士參加,課程全程備有中韓翻譯,讓更多學員得以跨語言共同學習與交流。 住持慧豪法師開示,大眾應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修行方向,透過此次培訓學習帶領的方法與技巧,增長弘化的善巧方便,自利與利他得以同時成就。 培訓由慧豪法師及石娟娟、江素麗、蒲懿君、黃美雪等資深講師群帶領。課程內容紮實,涵蓋讀書會帶領人的核心知能、組織架構、帶領技巧與實際操作。課程從「如何成立讀書會」到「模擬帶領」、「如何靈活運用文章、影片、歌曲等多元媒材」,再透過「聽與說」、「示範帶領」、「聞思修證的討論法」等方式深化引導練習。學員們透過分組討論、小組方案設計與實作演練,逐步掌握帶領讀書會的核心精神,從聽聞佛法、思惟義理,到落實於生活中的實踐。 參與者在課程中彼此交流、互相啟發,現場充滿活力與法喜。有學員分享:「一開始了解帶領人需要具備活潑帶動的能力時,其實有些壓力,因為自己不是那樣的性格。但看到大家投入得那麼開心,自己也慢慢打開心胸,發現生活處處都是素材,帶領人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引導。到最後,反而是在歡喜中結束課程。」 另一位平時較不愛說話的學員也表示,透過這次培訓才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並發願未來要主動參與讀書會,延續共讀所帶來的成長與力量。 本次培訓不僅提升學員的帶領技巧,更是一場「以法會友」的心靈旅程。講師群鼓勵大家將閱讀所獲的感動與智慧融入生活,實踐星雲大師「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的期勉。學員們在最後的回饋交流與問津答疑中,帶著滿滿的法喜、信心與發心,準備成立讀書會,持續推動人間佛教的精神理念。 ...<詳全文>
  • 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

    雪梨協會承辦「2025年大洋洲佛學會考」,於11月9、10日在大洋洲多個道場同步登場。今年共有來自雪梨、昆士蘭、墨爾本、西澳、紐西蘭北島與南島協會,以及佛光青年團、佛光童軍團等近500位佛光人共同參與,再次展現全球佛光人「以學增慧、以知入行」的求法熱情。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開示,佛學會考具備提升讀書風氣、淨化人心、普及道德教育的多重意義,更能促進佛法普及與弘傳,是推動人間佛教教育的重要力量。 此次會考,採用星雲大師著作《人間與實踐》作為共同教材,期能引導佛光人透過經典與思想學習,深化對佛光會精神、理念與使命的理解。青年與兒童組則選用《三好佛教教科書》,並提供線上及紙本雙軌應考,鼓勵不同年齡層的學員在學習中落實三好行動。 雪梨協會會長胡命安表示,會考得以順利舉行,感謝大洋洲副祕書長滿可法師的全程支持與各協會的密切合作。為讓流程更順暢,雪梨協會資訊團隊更為各協會設計獨立帳號,協助掌握考生作答狀態,使整體作業更完善、效率更高。 考試過程中,個人組考生專注投入,團體組分工合作,長者組更不畏科技挑戰、彼此協助,展現跨世代共同學習的溫暖力量。紐西蘭南島協會會長劉盎齊帶領書院提前複習,各地考生也紛紛發願要將所學落實於日常行住坐臥中。雪梨協會東一分會督導韋曹掬分享,今年首次由跨世代佛光人共同組隊應試,大家互補長短,考出法喜與成就感。 各協會考生亦分享學習心得。來自西澳甘露分會的Ana Widjaja感受到佛法的深廣,立志明年再度參與;菩提分會曾玉生則讚嘆首次應考的殊勝難得。雪梨青年Ivan因備考深入瀏覽佛光會網站,使對佛光會的宗旨與使命理解更為全面。 南天寺每周三英文佛學班學員Kelly Marshall、Nicole Naranjo表示,透過會考更理解人間佛教在生活中的實踐,也更體會佛光會推動生活化弘法的精神。兩人會考後,即刻加入臥龍崗分會,成為佛光大家庭的一員。 昆士蘭協會祕書長蘇玲玲說,佛學會考不僅是知識測驗,更是實踐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理念的一環,對提升信仰品質與推動佛學教育皆有深遠意義。 透過全球佛學會考,佛光人跨越語言、年齡與地域的界線,共同學習、共結法緣。大洋洲各道場與協會期盼藉此啟發更多佛光人發心向道,使智慧與信心在研讀中不斷增長。佛光人共願佛法的光明與慈悲持續照耀人間,薪火相傳,延續星雲大師以教育弘法的宏願。...<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