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

    雪梨協會承辦「2025年大洋洲佛學會考」,於11月9、10日在大洋洲多個道場同步登場。今年共有來自雪梨、昆士蘭、墨爾本、西澳、紐西蘭北島與南島協會,以及佛光青年團、佛光童軍團等近500位佛光人共同參與,再次展現全球佛光人「以學增慧、以知入行」的求法熱情。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曾開示,佛學會考具備提升讀書風氣、淨化人心、普及道德教育的多重意義,更能促進佛法普及與弘傳,是推動人間佛教教育的重要力量。 此次會考,採用星雲大師著作《人間與實踐》作為共同教材,期能引導佛光人透過經典與思想學習,深化對佛光會精神、理念與使命的理解。青年與兒童組則選用《三好佛教教科書》,並提供線上及紙本雙軌應考,鼓勵不同年齡層的學員在學習中落實三好行動。 雪梨協會會長胡命安表示,會考得以順利舉行,感謝大洋洲副祕書長滿可法師的全程支持與各協會的密切合作。為讓流程更順暢,雪梨協會資訊團隊更為各協會設計獨立帳號,協助掌握考生作答狀態,使整體作業更完善、效率更高。 考試過程中,個人組考生專注投入,團體組分工合作,長者組更不畏科技挑戰、彼此協助,展現跨世代共同學習的溫暖力量。紐西蘭南島協會會長劉盎齊帶領書院提前複習,各地考生也紛紛發願要將所學落實於日常行住坐臥中。雪梨協會東一分會督導韋曹掬分享,今年首次由跨世代佛光人共同組隊應試,大家互補長短,考出法喜與成就感。 各協會考生亦分享學習心得。來自西澳甘露分會的Ana Widjaja感受到佛法的深廣,立志明年再度參與;菩提分會曾玉生則讚嘆首次應考的殊勝難得。雪梨青年Ivan因備考深入瀏覽佛光會網站,使對佛光會的宗旨與使命理解更為全面。 南天寺每周三英文佛學班學員Kelly Marshall、Nicole Naranjo表示,透過會考更理解人間佛教在生活中的實踐,也更體會佛光會推動生活化弘法的精神。兩人會考後,即刻加入臥龍崗分會,成為佛光大家庭的一員。 昆士蘭協會祕書長蘇玲玲說,佛學會考不僅是知識測驗,更是實踐星雲大師「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理念的一環,對提升信仰品質與推動佛學教育皆有深遠意義。 透過全球佛學會考,佛光人跨越語言、年齡與地域的界線,共同學習、共結法緣。大洋洲各道場與協會期盼藉此啟發更多佛光人發心向道,使智慧與信心在研讀中不斷增長。佛光人共願佛法的光明與慈悲持續照耀人間,薪火相傳,延續星雲大師以教育弘法的宏願。...<詳全文>
  • 心保和尚關懷圓通寺 讚歎三好家庭傳承有佛法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11月16日,在佛光山菲律賓教區總住持永光法師、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及國際佛光會菲律賓協會等幹部的陪同下,一行19人前往描戈律圓通寺關懷訪問。描戈律分會督導王瓊蘭、吳俊江,會長陳珍珍、副會長施秀明帶領佛光人熱情歡迎,僧信二眾相見,如宿緣再續,法喜充滿。 心保和尚與佛光人接心開示,讚歎描戈律圓通寺莊嚴華麗,雖然是第一次造訪,卻感覺非常親切,因為從寺院的成長可以看到背後佛光人的發心和成就,這是非常難能可貴。 心保和尚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弘法五大洲,始終關心著每一個道場的成長,總是想盡辦法把最好的「給」出去。而在天主教國家,特別是菲國外島的佛光人如此護持法身慧命的地方,更顯了不起。聽聞第二代佛光人吳俊江遵循母親遺願,與同修傅美安繼續護持道場,看到了佛法傳承的可貴。 在佛光人請法中,心保和尚講述《心經》中所說的解脫,是透過「觀照」和「實踐」來「超越」五蘊的束縛,證悟「真心本來自在」的境界。體悟「空」的實相,了解色、受、想、行、識五蘊本質上是空的,如同「夢幻泡影」,苦厄也就隨之超越。解脫的關鍵在於「觀照」五蘊的空性,建立正確的知見,並在「信、解、行、證」實踐中,逐步超越煩惱,達到真心本自在的究竟涅槃境界。 永光法師感動圓通寺大殿中千手觀音佛像慈眉含笑,多年來以無量的慈悲接引著每一位信眾。描戈律圓通寺比萬年寺更早成立,是佛光山在菲律賓的重要道場之一。多年來菲律賓各地信徒合心成就,如今在有惠法師帶領下,已成為當地佛教的重要代表。佛光人用自己的方式,帶領著青年一代延續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精神。 陳珍珍激動表示,多年來就一直在等待心保和尚的法駕,雖然相聚短暫,卻十分滿足,心保和尚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給他們無量的信心和希望。...<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