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北京故宮太和論壇 發表佛館與社群共生共榮

    北京故宮博物院百年慶典10月9日至13日舉辦「第七屆太和論壇」,由院長王旭東主持。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受邀出席,全球共聚著名博物館200位館長、學術機構等300餘人共同參與。 11日下午,在「『博』、『眾』之間:博物館與社群的共同成長」博物館館長國際論壇,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致開幕詞,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及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羅文利作分論壇主旨發言。第一場分論壇主持人為德國雷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總館長伯恩德.埃伯特;第二場分論壇主持人為河南博物院馬蕭林院長,河南博物院曾和佛陀紀念館簽署合作備忘錄也作數次展覽交流。 如常法師在論壇中發表演講,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實例,深度解析佛館與社群共生共榮的核心邏輯,主軸圍繞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所創建的佛館「與在地社群、偏遠地區社群、各宗教友好共生共榮」三大面向闡述;並舉推廣在地農產品啟動地方經濟活力、透過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推動博物館文化教育平權、每年舉辦世界神明聯誼會,搭建跨宗教交流橋梁等實例,在實踐上不僅展現佛館「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更展現其突破傳統博物館邊界、成為多元社群連接平台的獨特價值,為全球博物館探索社群協同發展模式,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論壇期間,如常法師與王旭東歡喜交流,致贈星雲大師2026年春聯墨寶「和諧共生.馬到成功」金字卷軸。也和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交流,雙方未來有合作往來的機會。 本屆太和論壇由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聯合主辦,以「博物館發展與世界遺產保護」為核心議題,匯聚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瑞士、日本、韓國、澳洲、伊朗、義大利、俄羅斯等26國,包括文化遺產地、博物館館長及各領域專家學者,共探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方向。論壇的舉辦也成功地推動世界各國博物館,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上共同發展的力量。...<詳全文>
  • 蘭陽別院重陽敬老 傳遞幸福力量

    為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佛光山蘭陽別院於10月12日舉辦「重陽敬老活動」,住持妙勤法師邀請近600名長者齊聚一堂,共度重陽佳節。宜蘭縣長林姿妙、宜蘭市長陳美玲及多位民意代表也親自到場祝福,節目溫馨感人,透過表演、講座與祈福儀式,展現人間佛教的慈悲關懷與代代傳承的敬老精神。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以錄影方式開示,讚歎此活動意義深遠,我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者一生歷練,智慧圓滿,是家庭與社會的寶藏。今天的活動,不僅能提升社會的道德風尚,更能讓長者感受關懷與尊重,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大家的參與,讓敬老活動更加圓滿,也讓我們的道德修為更加增上。 妙勤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70年前就駐錫在宜蘭,許多的長者從年輕就跟隨大師弘揚佛法。法師說,今天舉辦重陽敬老活動,希望長者們老而有智慧,老而有用,老而生命充滿熱情,並祝福所有的長者活得長長久久,健健康康。 節目由國際佛光會蘭陽第二分會會長吳慧玉帶領的「仙女團」率先登場,以優雅舞姿演出〈宜蘭上水〉,在歡樂的音樂中輕舞曼動,展現長者自信與活力。台下觀眾掌聲不斷,現場氣氛立即熱起來。接著由1953合唱團深情獻唱〈偉大的佛陀〉與〈天清.宜蘭〉,悠揚歌聲如暖流般傳遞出對佛陀的讚頌與對鄉土及長輩們付出的感恩。 精采節目接連登場,佛光人以佛經中「棄老國」的典故為藍本改編的話劇〈老人是寶〉,以豐富多元的造型與風趣對白,詮釋長者的智慧與可愛。劇情輕鬆卻蘊含深意,笑聲與掌聲此起彼落,觀眾們笑中帶淚,再次體悟到「敬老愛老」的重要與真諦。 佛光青年團帶來創意火車頭表演,青春活力感染全場,伴隨宜蘭經典民謠〈丟丟噹〉的節奏,青年們化身為「佛光號」、「星雲號」、「蘭陽號」三列火車頭,邀請與會人員加入歡笑奔馳的「幸福列車」。眾人臉上更是洋溢著童心與笑容,氣氛達到最高潮。 在講座環節,唯賓國際餐飲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德以「熱情驅動世界,重陽溫暖人間」為題,分享人生智慧與修行心得。他以幽默語氣鼓勵大家「厚植實力、行動利他」,並以實際行動關懷弱勢、助學育才。他說:「修行,就是修理自己的不行。」唯有覺察當下、與人為善、培養慈悲心,才能在人間實踐最真實的快樂。 活動尾聲,在妙勤法師領眾持誦〈藥師咒〉、禮拜藥師佛,恭讀星雲大師〈向藥師如來祈願文〉,祈求眾人身心康泰、福壽延綿。隨後,大眾將象徵祈福與感恩的心燈舉齊眉,燈光閃耀,溫暖柔和。七十歲以上長者依序上台獻燈祈福,場面莊嚴而感人,現場許多人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光。...<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