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館

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為四大宗旨之一,為促進佛教文化復興,發揚光大佛教歷史,期以最短時間普遍接引廣大信眾,達到最高之弘法效果,故於民國六十三年秋開工創設佛教文物陳列館(今名為寶藏館)。其間,在全山大眾日以繼夜,集體出坡,始至七十二年完成此浩大之工程。

寶藏館座落於淨土洞窟之上,不二門兩旁,佔地約八百坪。大門前之半月形台階,佛教稱之為拜月台;大門四週,仿莫高窟敦煌佛菩薩的造型,並參考古代文物的質料,用黃石、糯米、黑糖,加上數種特殊石灰混合塑造而成。

內部設計仿台北雙溪文化城的臘像館,全程十八室,分別陳列著佛教的傳佈歷史、叢林生活、大陸名山道場、帝王將相與佛教、詩書、供奉佛陀舍利之舍利殿、字畫、法器、古蹟等,其中大多為海內外教徒獻贈的久藏文物,均極為珍貴。

在性質及價值上,足可媲美故宮博物院。就空間而言,該館分別展出世界各國佛教文物;就時間而言,將歷朝留下來各種珍貴文物陳列其中。參觀者在幾小時內即可具體的認識佛教,是一種實物上的說教,俾使發揮到最大弘法之功與文化保存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