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的發展來自佛弟子對佛陀的思念,根據南傳《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在入滅前曾囑咐弟子們,當為如來、辟支佛、聲聞聖弟子與轉輪聖王,在重要的貿易商道與交通樞紐上建造聖塔,開啟佛教造塔風氣的新紀元。佛滅後八位國王均分佛陀舍利,各自建塔紀念,將佛塔文化拓展到恆河流域。
到了孔雀王朝時期,阿育王大力護佛,不但派遣傳法法師到四方異域傳揚佛法,並在全國各地廣建八萬四千佛塔。佛塔因此隨著佛教的流傳興建於各地,至今留存下來最早的佛塔遺蹟為印度桑奇大塔,一直至西元七世紀,桑奇開始出現大量僧院、塔寺,佛塔的造型也慢慢演變;在此之前,原始的佛塔呈覆缽形,稱之為窣堵波 (Stupa),為一種半圓形覆缽式的墳丘,在古印度時國王往生後埋在此半圓形簡單的墳丘中;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佛弟子也以此形式供奉佛陀的舍利。
佛塔外型無任何裝飾,上面大多雕刻菩提樹、佛足、法輪等代表佛陀成道、弘法的圖樣;塔本身的功能為佛弟子緬懷佛陀而施設,亦為繞塔修行的主體建築。因此佛塔象徵佛法和涅槃,所以佛教聖地,如:誕生處、說法處、成道處、涅槃處,都建有佛塔。佛教傳至中國,塔也隨著流傳而至,因此見寺必見塔,見塔如見佛;只是佛教的中國化,從僧侶與大眾向佛塔禮敬的同時,塔的形式隨著中國的文化與建築的發展,從覆缽式的慢慢演變成疊澀式的多簷塔樓與其他多種樣式;材質也因應當地的建材發展出木結構、磚結構、琉璃等,在形式上也呈現多樣化,如密簷式塔、金剛寶座塔、樓閣式塔、覆缽式塔等。我們不難在山西的應縣佛宮寺可見閣樓式的釋迦塔、北京妙應寺覆缽式的白塔、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等形式的寶塔。
而佛寺的建築配置初期與印度相仿,塔設置於佛寺中央,佛殿輔置於塔後;隋唐以降,佛教發展興盛,佛塔所發揮的功能已不敷時代的需求,佛寺不僅提供祭祀膜拜的功能,更為集會講經或共修的場所,因此發展出中軸線排列,對稱式配置,山門、蓮池、佛殿,此時佛殿已成為全寺中心,佛塔則退居後方面一側,周圍有小殿,各殿以迴廊互相連接,如設有彌勒院、文殊院、觀音院、地藏院等,同時設有堂口,如:法堂、禪堂、客堂、齋堂、念佛堂、如意寮等。佛塔漸漸在時代的轉變中退隱,寺院的殿堂取代了以往活動的空間,而寺中無塔也稱寺。
佛塔最早是納藏供奉佛陀舍利,後來為納藏供奉高僧舍利,在唐代仍為「前塔後殿」的佈局,在中國除了樓閣式佛塔外,多禁止一般人進入塔中;塔中除了設置佛像外,也存放舍利或將藏經供奉於塔內。目前遺留最早在塔中供奉最高的大佛像為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佛塔,底層供奉約十三米高大佛。佛塔外的圖樣多樣化的演變,從最早印度的桑奇大塔外的雕刻著佛教與印度教的各種圖樣,傳至中國塔外觀上有著中國化的佛教圖像,如蓮花、金剛杵、四大天王、佛傳故事等。佛像也由存於寺院中的形式,慢慢轉變供奉於佛寺及信徒居家生活中;佛教的流傳因佛像而宣傳得更廣、更快、更遠。
在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史上,大佛像的開鑿因中國君主崇信佛教,曾經出現過兩次高潮,一為南北朝時期,另一為隋唐時期,分別開鑿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永靖炳靈寺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四川摩崖石刻樂山大佛等。在台灣的佛教興建大佛的有一九五九年彰化八卦山的大佛,高約二十二公尺;台中慈明寺一九六九年所設置二十一公尺的觀音像、一九七五年高雄縣佛光山所塑造的三十六公尺大佛…等。大佛的設立在中國與台灣的重要性遠過於昔日佛塔的設立,佛教也因建造許多大型佛像,留下豐富且珍貴的佛教藝術。
不論佛塔或佛像的興建,就目的上來說,多為思念佛陀而建造的,以功能來說,一般佛塔的設立,人多不能進入塔身,除了樓閣式的佛塔,人可進入登高遠眺,如大雁塔,塔中有供奉舍利、佛像,或經藏等,塔的外觀有著當地文化建築的風貌。就佛塔如此單純性的功能,於現今已不敷現代的需求,又佛光山在興建道場的方向之一為「傳統與現代融和」,因此這樣的理念延續在「佛陀紀念館」的興建上。
「佛陀紀念館」的外觀與量體的設計上,歷經四年多的討論,以供奉「佛牙舍利」,因此取名為「佛陀紀念館」,一份懷念、一份感恩佛的恩德,因此在設計思考的方向上扣緊扣著佛陀的主題。佛教之所以能流傳下來,是佛陀組織了教團,教團中有著佛陀的弟子、佛陀所流傳下的智慧法語,及佛陀一生的行誼。因此佛傳故事、佛弟子與佛教的教義,自然成為「佛陀紀念館」設計的主要思考方向。
而佛陀紀念館應興建於何處?星雲大師帶著弟子於台灣各地尋覓適當的館地,曾經於兩年前決定將佛陀紀念館設置於宜蘭,當時設置地的建築執照已經申請通過,佛陀紀念館的設計圖也如火如荼的進行…兩年後佛光山購得毗鄰的擎天神四十公頃的土地;佛陀紀念館的建址便又回歸於南台灣。
星雲大師對於規劃佛陀紀念館的想法與心聲,在心中已醞釀多時,在一九九二年一月三日《星雲日記》上記載:「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在臺灣建立佛教文化藝術館,妥為保存文物,同時宣揚佛教文化藝術。雖然,目前在佛光山已經設有佛光山文物陳列館、佛光山文物展覽館,但是我的理想是要建一座可以傳揚千秋萬世的佛教文化藝術館,裡面的收藏不但可以媲美故宮博物院,亦能集教學、展覽、收藏等功能於一體。」
所以「佛陀紀念館」的興建正是實現星雲大師於宗教美術上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