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頁 > 專題介紹 > 佛陀紀念館 > 專欄2

為何要抄經?

「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發動全球信眾每人抄寫一部心經,預計集合百萬人的寫經,奉納於佛陀紀念館大佛像中。

抄經是佛教自立修習的法門之一,有時亦稱爲寫經,即是用最虔敬的心來抄寫佛經。抄經約起源於西元前一、二世紀,初期寫經的材料,大多使用貝多羅葉,後來漸漸有素帛、金、槐皮、樺皮、竹帛、紙等;書寫之用具,則有筆墨、刺棘等。古代寫經遺品中,最常見者爲貝葉,如現存之梵語原典即多以貝葉書寫;較晚則以紙、墨書寫。

佛教徒為何要抄經?寫經又為何能成為修行的八萬四千法門之一?史載,書寫佛典約起於西元前一、二世紀,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時代。當時,原始諸部傳承佛法皆依口誦,大乘教徒則側重勸說書寫;其中,印度是以梵語書寫,西域地方則梵語、胡語並用,錫蘭等專以巴利語書寫經典。大乘經典中,即常有讚頌寫經功德之文字,如法華文句卷八,謂「書寫法師」乃五種法師中功德最殊勝者。在印刷術尚未發達時,寫經實具有弘傳流通之意義與功德。

在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其中,第三者即是廣修供養,而最上的供養即是法供養。法供養是指將佛法說出來,使人領悟,承受法益,離苦得樂。因此書寫心經,具有自受用及他受用之意涵。佛光山發起的「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信眾在將心經供奉於佛像中,是對佛陀、大眾及親人無上布施的祝福,而具體的祝福,可由書寫者在回向處,寫下心中對親人之祈願。

寫經通常以筆墨為之,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從形象藝術的角度來看,它能以豐富多彩的形象,反映生命,表達心靈深處的感受,

「一篇經文因為書寫者的心靈淨化而生淨化的經文,也因為書寫的誠敬專一,而生虔謙妙智的經文,又因為書寫者的精進心,不斷地練習成妙美的書法,而使經文在修心、祈福、功德之外,多了一層得以傳世的妙美書法作品,可謂一舉數得,」曾出版《靜心寫經》的李蕭錕教授認為。

 

回頁首